结直肠癌术后微卫星不稳定检测意义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

  一、微卫星不稳定性(MSI)

  DNA错配修复(MMR)系统是一个严格的校对者,鉴别及纠正复制时错配的DNA碱基。DNA错配修复基因在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微卫星是真核基因组中含1~6个碱基的高度多态的重复序列,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产生就是由于DNA复制错误(RER)引起的简单重复序列的增加或丢失,它与MMR相关基因的异常有关。DNA MMR缺损的肿瘤基因组中常出现大量的MSI。

  二、MSI与结直肠癌

  2、1 MSI与结直肠癌预后及治疗

  临床研究表明,微卫星高不稳定(MSI-H)的II期结肠癌患者接受氟类药物辅助治疗无获益,且不接受氟类药物化疗预后更好[2]。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特别指出:对于II期患者建议进行MMR蛋白表达或MSI检测,对于存在MMR蛋白表达缺失或MSI-H的患者,不推荐氟尿嘧啶单药辅助化疗。

  NCCN结直肠癌筛查指南指出:具有MSI-H(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的Ⅱ期患者可能预后较好,不会从5-FU辅助化疗中获益。

  2、2 MSI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

  HNPCC(如Lynch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约50%~60%的HNPCC家系都是由于DNA错配修复系统(MMR)基因缺陷造成的,19%患者会出现MMR蛋白缺失,而MMR蛋白缺乏的另一种标志物就是“微卫星不稳定性”。

  考虑HNPCC在结直肠癌患者人群比例逐渐升高的可能,NCCN专家组建议对于所有年龄小于5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都应当积极考虑进行MMR相关检测(包括MSI、MMR基因突变等),对于HNPCC患者,应考虑进行广泛的结肠切除术[1]对于MSI-H或MMR蛋白表达缺失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进行MMR基因相关检测。

  三、临床意义

  ①存在微卫星高不稳定性(MSI-H)的II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好,但不能从氟尿嘧啶药辅助化疗中获益。

  ②存在MSI-H的结直肠癌患者需进一步进行MMR基因相关检测,以诊断HNPCC。

  四、适用人群

  ① II期结直肠癌患者

  ② 50岁以下结直肠癌患者

  五、标本类型

  石蜡组织+外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