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新辅助化疗越来越多被应用于胃癌的术前治疗中,对于胃癌治疗存在一定的积极意义。许多接触到新辅助化疗的患者或家属常会问到,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后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以下将从身、心、环境三个主要方面对此予以解答。
目录
身体:改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模式
新辅助化疗前,医生会开具一些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心电图等,主要目的是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评估,以判断其能否耐受化疗、可耐受什么强度的化疗等。医生通常还会在新辅助化疗前对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肿瘤的分期等特性,还可以作为评估治疗效果的参考依据。
自身状况方面,患者也需要在化疗前做好充足准备,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例如,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戒烟戒酒,适量进行身体锻炼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饮食方面尤其需要注意,要讲究“循序渐进,少食多餐”。由于准备接受或正在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尚未接受手术治疗,大量进食或进食略硬的食物容易导致肿瘤病变部位发生损伤、破溃、出血等问题,因此,建议日常食物以软、易消化为主,避免吃得过饱。还要注意补充水分,食物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多食蔬菜水果,并适量补充蛋白质,讲究营养均衡。在化疗期间,化疗药物对于胃肠道黏膜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刺激,从而引起胃肠道反应,例如恶心、呕吐、腹泻,因此,化疗期间应尽可能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生冷辛辣等食物,以减少胃肠道负担。
心理:保持积极心态,远离不良信息
治疗期间,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坦然接受,积极配合治疗和检查,避免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因素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过度焦虑会影响身体状态、抵抗力等,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计划的实施。患者还需要充分尊重并信任医护人员的治疗建议,对获取的信息要加以过滤,避免轻信旁门左道之类的所谓“偏方”,有循证依据的治疗方案才是适宜的选择。
环境:家人支持与看护
处于治疗期间的患者往往非常敏感,患者家属首先要摆脱对癌症以及化疗的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给予心理安慰与疏导。另外,由于化疗期间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甚至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等副作用,家属尤其要注意对患者进行细致护理和看护,遵医嘱观察可能出现的局部症状、身体状况、饮食情况等。
化疗相关副作用,尤须警惕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化疗引起的副作用是患者及家属需要了解的,在接受新辅助化疗期间以及治疗后,除遵医嘱接受化疗副作用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外,还尤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化疗药物在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往往对人体正常细胞尤其是增殖旺盛的细胞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可能出现的脱发、皮肤脱屑等现象做好心理准备以及应对措施,例如备好假发、冰头套(不建议与奥沙利铂同用,原因是奥沙利铂有外周神经毒性,而低温会加重毒性)等。
- 化疗期间,需遵医嘱定期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相关项目,这是检测并早期发现化疗副作用的重要手段,一般建议 1 周 1 次,发现指标异常后医生会予以及时处理以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 不同患者采用的化疗方案不同、药物不同,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尽相同。例如:奥沙利铂(oxaliplatin)会产生末梢神经毒性,在受到刺激后皮肤表面(尤其是手脚末端)会出现针刺、发麻感;卡培他滨(Capecitabine)会导致黏膜干燥、溃烂,例如口腔溃疡、皮肤表面破溃等。向医生了解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对于避免焦虑恐慌心理也有极大作用。
- 化疗期间如出现副作用尤其是严重副作用,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医生会酌情处理并考虑停止化疗。
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看做是胃癌患者对抗肿瘤的第一仗,注意上述问题,积极配合治疗,距离战胜胃癌将更进一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王鑫参与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