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的目的在于:1.对临床治愈者进行监控,以便早期发现复发肿瘤和转移;2.对 DTC 复发或带瘤生存者,动态观察病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3.监控 TSH 抑制治疗的效果;4.对 DTC 患者的某些伴发疾病(如心脏疾病、其他恶性肿瘤等)病情进行动态观察。
(1)DTC 术后需要给予外源性甲状腺素抑制治疗。根据术后复发危险度决定 TSH 抑制治疗的程度。每次调整口服外源性甲状腺素的剂量后,4~6 周随访复查甲状腺功能,待达到理想的平衡点后可酌情延长随访间隔。
(2)对已清除全部甲状腺(手术+131I 甲状腺清除治疗后)的DTC 患者,应定期检测血清 Tg 水平(同时测 TgAb),建议采用同种检测试剂。对血清 Tg 的长期随访从 131I 甲状腺清除治疗后 6 个月起开始,此时检测基础 Tg 或 sTg。131I 治疗后 12 个月,复查 sTg。随后,每 6~12 个月复查基础 Tg。复发危险度中、高危者可在甲状腺清除治疗后 3 年内复查 sTg。
- DTC随访期间应定期进行颈部超声检查,评估甲状腺床和颈部中央区、侧颈部的淋巴结状态。术后首次超声检查建议为:高危患者术后 3 个月,中、低危患者术后 6 个月。如发现可疑病灶, 检查间隔可酌情缩短。对可疑淋巴结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和/ 或穿刺洗脱液 Tg 检测。
- DTC患者在手术和 131I 甲状腺清除治疗后,可根据复发危险度,在随访中选择性应用 Dx-WBS。
①中低危复发风险度的 DTC 患者如 Dx-WBS 未提示甲状腺床以外的 131I 摄取,并且随访中颈部超声无异常、基础血清 Tg 水平
(TSH 抑制状态下)不高,无需进行 Dx-WBS。
②中高危复发危险度的 DTC 患者,长期随访中应用 Dx-WBS 对发现肿瘤病灶可能有价值,建议检查间隔 6~12 个月。如果患者在随访中发现 Tg 水平逐渐升高,或者疑有 DTC 复发,可行 Dx-WBS 检查。
- CT和 MRI 不是 DTC 随访中的常规检查项目。在下述情况时应行颈胸部 CT 或 MRI 检查:①淋巴结复发广泛,彩超无法准确描述范围;②转移病灶可能侵及上呼吸消化道,需要进一步评估受 侵范围;③高危患者中血清 Tg 水平增高(>10ng/ml)或者 TgAb 升高。而 Dx -WBS 阴性时如可能进行后续 131I 治疗,检查时应避免使用含碘对比剂。若行含碘对比剂的增强 CT 扫描,建议在检查后4~8 周行 131I 治疗。
(6)目前不推荐在 DTC 随访中常规使用 18F-FDG PET,但在下述情况下可考虑使用:①血清 Tg 水平增高(>10ng/ml)而 Dx-WBS 阴性时,协助寻找和定位病灶;②对病灶不摄碘者,评估和监测病情;③对侵袭性或转移性 DTC 者,评估和监测病情。
(7)DTC 的长期随访还应纳入以下内容:①131I 治疗的长期安全性:包括对继发性肿瘤、生殖系统的影响。但应避免过度筛查和 检查;②TSH 抑制治疗的效果:包括 TSH 抑制治疗是否达标、治疗的副作用等;③DTC 患者的伴发疾病:由于某些伴发疾病(如心脏疾病、其他恶性肿瘤等)的临床紧要性可能高于 DTC 本身,所以长期随访中也要对上述伴发疾病的病情进行动态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