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手术,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

随着外科技术和手术器械设备的进步,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越来越低、程度也越来越轻。但是,手术并发症始终是外科手术无法完全逾越的一道坎。乳腺癌手术的手术范围较大,方式多样,不但可能发生一些手术共有的并发症,还可能出现乳腺手术后的特有并发症,同时,由于新手术的开展,一些特殊并发症也可能发生。

出血

出血是所有手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目前,通常乳腺癌手术全程仅有数十毫升的出血,术后出血风险也极大降低,但也不可大意。如果术后突然发生手术区域的肿胀、引流瓶内出现大量鲜红色引流液或血凝块,甚至有脸色苍白、心慌冷汗时,一定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这很可能是发生了血管破裂出血。

更常见的是手术创面的毛细血管渗血,这也是术后引流液的组成成分之一,一般在术后数天内逐渐停止,引流液颜色由暗红色变为淡红色再到黄色。凝血功能较差、术前接受化疗、局部伴有感染者,术后创面渗血时间通常会有所延长。

局部积液

乳腺癌手术,尤其是乳房全切、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范围较广时,创面愈合前会有液体渗出。这些渗液通常会通过负压引流的方式排出体外。一旦引流不畅,例如有血凝块、坏死组织堵塞引流管,或是引流管拔出过早,就可能出现局部积液。

淋巴漏

淋巴漏常见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在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罕见。由于淋巴管的结构所限,术中常用的电刀无法将其全部凝闭,所以术后淋巴管就处于开放状态。虽然大部分术中被切断的毛细淋巴管随着创面愈合会自行闭合,但也可能有个别淋巴管长期不闭合,因此形成淋巴漏。

上肢水肿

上肢水肿是腋窝淋巴结术后的特有并发症。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生率为 5%~40%,重度者约占 1%~3%,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后发生上肢水肿的可能性较低。上肢水肿是个慢性、渐进过程,发生率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后,部分上肢淋巴回流中断,术后瘢痕形成会压迫淋巴管使淋巴回流进一步受阻,如果合并腋窝积液、感染、放疗等情况,会进一步加重淋巴回流受阻。淋巴回流受阻就会导致上肢水肿。

上肢功能障碍

患侧上肢功能障碍是乳腺癌术后尤其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最常见症状是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受限。

一些接受乳腺癌根治术者,由于参与肩关节运动的胸大、小肌被切除,上肢功能受到极大影响。接受保留胸大、小肌的其他手术,尤其是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腋窝瘢痕牵拉会造成肩关节活动障碍,上肢功能锻炼不足也会造成肌肉废用性萎缩,神经受损也可能带来肌肉神经性萎缩,这些会成为导致上肢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此外,淋巴水肿也会导致上肢活动受限,后者又可能使前者症状加重,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

术区感染

乳腺癌手术较少发生手术区域的感染。但合并局部积液、积血、淋巴漏等时,发生感染的几率升高。一般而言,引流管是唯一使术区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部分,因此起始于引流管口、沿引流管蔓延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术区疼痛、感觉异常

乳腺癌手术范围较大时,很可能广泛破坏感觉神经。通常,疼痛是机体对于手术伤害刺激的一种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可耐受。手术区域可能会出现局部麻木或感觉异常,这是由于手术破坏感觉神经所致。但是,如果突然出现剧烈或逐渐加重的疼痛,往往提示有异常情况发生,比如感染、切口裂开、出血等,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皮瓣坏死

皮瓣指的是手术区域分离的皮肤以及皮下脂肪组织。皮瓣坏死最常见于肿瘤较大,尤其是皮肤受到侵犯的乳腺癌,这些患者需要切除的皮肤较多,缝合剩余皮肤时对皮肤的牵扯力会比较大,这可能影响皮肤的血液供应造成缺血坏死。此外,手术中保留的皮下组织过薄也会影响血供,导致皮瓣坏死。

假体包膜挛缩、移位、破裂

假体是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常用的乳房再造材料。尽管目前常用的乳房假体与人体的组织相容性较好,但作为一种异物,术后机体会在假体周围形成纤维膜包裹。对于排异反应较轻者,不会进一步产生其他不良反应。但对于部分患者,这层包裹假体的纤维包膜会不断生长、变厚、挛缩,导致假体变硬、变形、移位等。手术区域发生血肿也会大大提高包膜挛缩的发生率。此外,外力作用或假体本身的影响等也可能导致假体移位、破裂等。

其他

乳腺癌术后还可能发生其他少见并发症,例如,长期卧床导致坠积性肺炎或肺不张;活动减少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采用腹部皮瓣进行乳房再造后腹壁力量薄弱导致发生腹壁疝等。

列举了这么多手术并发症,但不要被吓到,毕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还是较低的,而且术后注意发现各种异常,及时告知医生接受正规处理,绝大多数患者是可以安然度过手术后的这段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