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的人类第三大疾病。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6年报告,全球现有糖尿病病人约2.3亿,发达国家每年用于糖尿病的治疗费用占其整个国家保健费用的9-15%。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约3000万,每年用于糖尿病的保健费用高达2500亿,并逐年提高。预计到203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将达4000余万,跃居世界第一。糖尿病已成为威胁全人类健康、生命的重大社会及经济问题。
糖尿病病人最大的威胁来自其微小血管并发症,进而影响到心、脑、肾等各脏器。患病20年后其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3~5倍。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非常明显,与无糖尿病史患者相比男性死亡率增加2倍,女性增加接近5倍。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功能衰竭已经上升为临床肾移植的前三位。糖尿病眼病导致的失明已接近或超过青光眼导致的失明人数。各种远期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为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临床上常采用降低患者高血压、高血脂,使用胰岛素泵精确调整血糖等综合措施。常规外源胰岛素替代虽然在一定程度能改善病人的糖代谢紊乱,但由于其脉冲式注入不能有效调控机体血糖波动,长期或间歇性的高血糖及脂类、蛋白等多种代谢紊乱,最终仍将导致微血管及神经损伤。另外,也有观点认为临床上用于注射的外源性胰岛素本身可以加速血管硬化。因为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胰腺分泌的胰岛素首先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肝细胞是胰岛素的主要靶器官。而胰岛素注射疗法,其途经是经皮下或静脉首先进入体循环,在外周形成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除降低血糖外,另一个重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脂肪合成, 外周高胰岛素血症的后果便是周围血管粥样硬化。所以长期接受胰岛素注射的患者仍避免不了肾功能衰竭和失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为解决胰岛素的精细调节和内源性分泌问题,理论上可采用两种方法。
其一,胰岛素泵体内植入技术。胰岛素泵是从胰岛素注射笔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项胰岛素输入方法。体外胰岛素泵采用开环调节,技术相对简单,稳定性好,已为许多患者所接受。胰岛素泵体内植入技术采用闭环调节,其关键点在于血糖感受器的敏感性和老化问题。由于感受器不过关,临床试验曾造成受试患者死亡事件,因而处于停顿状态。
第二种方法为:施行胰腺或胰岛移植。胰腺移植是60年代开始在临床应用的,成功率逐年提高,现1年存活率可达90%左右。尽管如此,胰腺移植创伤大,手术并发症多,远期存活率尚有待提高。成人胰岛移植是70年代开始临床实验,90年代取得了成功。其优点是创伤小,死亡率低,不需组织配型。尤其2000年之后国外许多中心的胰岛移植成功率已达60C100%。现欧美地区已广泛开展了胰岛移植。
与传统胰岛素替代疗法相比,胰岛细胞移植具有明虽优点:能稳定精确地调控血糖、符合生理特点,无低血糖风险。有效地纠正脂肪代谢紊乱,减少糖尿病自然病程中或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甚至可以逆转一些早期的并发症。因此,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有极大的学术价值、社会效应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