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什么是辐射?
辐射是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形式向外的扩散。以电磁波形式传播能量,又称作电磁辐射。
高能量的电磁辐射才能产生电离,称为电离辐射,如 γ 射线、X 射线和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此外,高速带电粒子 α 粒子、β 粒子、质子也能引起电离,也属于电离辐射。
低能量辐射不足以产生电离,称作非电离辐射,手机、路由器、家电发出的都是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可能导致甲状腺癌
电离辐射是甲状腺癌明确的危险因素,对儿童危害更大
甲状腺对射线敏感。辐射物质中含有大量放射性碘元素,被甲状腺组织吸收,发出 β、γ 射线。因此,暴露于电离辐射(特别是儿童时期),是甲状腺癌一个比较明确的危险因素。
目前有研究表明:
- 接受 X 线放疗的肿瘤患者,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
- 儿童期受到大剂量辐射、或接受放疗,将来容易患甲状腺癌。 因肿瘤接受颈部放疗的儿童,如果照到甲状腺,会埋下癌变的种子。被照射者年龄越小,风险越高。
- 青少年时期(尤其是 15 岁以下)曾接受过头颈部放疗,此后 5~30 年中,发生甲状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且与放疗剂量和治疗方式相关。一般女性比男性风险高。从接触辐射到发病的时间,有报道最短 3.6 年,最长 14 年,平均 8.5 年。
- 关于致癌剂量,有报道小儿甲状腺接受 0.06 Gy(放疗辐射剂量单位,中文为戈瑞)射线,就有患癌的病例。一般认为,致癌量约在 0.065~12 Gy;照射剂量过大时,因甲状腺组织受到大量破坏,发生癌变机会反而下降。
- 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表明,发生甲状腺癌风险与职业暴露于 X 射线(如放射治疗师)有关。
- 另一项瑞典口腔医护人员研究显示,在长期暴露于低剂量 X 射线的口腔科医护人员中,女性发生甲状腺乳头状癌风险与 X 射线暴露量正相关。
因此,对于儿童,医生仅在必要时才使用放射性检查,并控制照射剂量。适当情况下,还会用超声和磁共振成像等无辐射的检查代替 X 射线。目前已有一些技术可以减少检查仪器的辐射剂量。
如果您的孩子已接受过放疗、或接触过大量辐射,应密切随访。建议每 6 个月到医院做 B 超检查,动态监测病情发展。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普通医学影像诊断的辐射剂量会增加成人患甲状腺癌的风险,不必过度担忧。
尽管电离辐射是明确的致癌因素,但甲状腺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多因素作用的过程,有统计显示,可以追溯病因为射线暴露的,仅有 9%。
生活中能接触到的电离辐射有哪些?
除了头颈部放射治疗和头颈、胸背部的放射性医学检查(如 X 光、CT、PET、放射性同位素检查),还有一些生活场合可能接触到电离辐射,其中大部分辐射剂量很少,在安全范围内。
- 长途飞机旅行(主要来自宇宙射线)
- 吸烟
- 夜光表
- 天然射线,主要来自土壤、岩石及植物等,目前尚未有天然射线诱发甲状腺癌的报道
- 烟雾探测器
- CRT 显示器和 CRT 电视机等
此外,核电站或核武器也会产生电离辐射。除了体外来源,内污染也不容忽视。内污染可能源自吸入、食入、或伤口污染而摄入放射性物质。切尔诺贝利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这些做法不能防辐射
电离辐射是甲状腺癌危险因素,因此所有人,尤其是婴幼儿和青少年,应当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射线辐射,远离辐射源。
辐射无色无味、无影无形,即使“中招”也难以觉察。因此,您应认识、记住表示“辐射危险”的三叶草标识,并教会孩子识别,看到该标识应及时远离。
碘盐、碘片能防辐射吗?不能。
碘盐中的碘含量相对较低,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此外,碘片也不能阻断除放射性碘之外的其他放射性物质。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过量吃碘盐或碘片,对身体有害无益。
戴围巾或穿高领衣服有用吗?没用。
围巾、遮盖颈部并不能阻挡外源性辐射对甲状腺的损害,也不能阻断放射性碘进入人体,所以起不到任何保护作用。
非电离辐射不会引起甲状腺癌
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非电离辐射,包括手机、wifi、电脑、微波炉、热水器、冰箱、电磁炉、电热毯、电吹风、打印机、复印机、甚至高铁、变电站、电视广播、电网基站、通讯基站、高压电塔等。截至目前,没有任何研究证实非电离辐射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它们也不会引起甲状腺癌。
延伸阅读:
切尔诺贝利核事件
1986 年 4 月,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和大火,3 个国家、数百万人暴露于大量放射性同位素 I-131 和 Cs-137(铯 -137,发出 γ 射线)的辐射之下。
据估计,此次灾难产生了 4.6X10Ci(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单位是居里)的 I-131,泄露持续了近 10 天,儿童和青少年甚至饮用了放射性碘污染的水源。
事件发生 6 年后,甲状腺癌发生率升高的报道相继发表。核污染对人的影响,一方面来自“外照射”,另一方面来自摄入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和水后产生的“内照射”,后者作用时间更长,对人体影响更严重。
共同撰写: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张婷婷医生 胡佳倩医生 郭凯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