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腺癌早期诊断
1、体检B超钼靶乳管镜MR。
2、重点强调隐匿性乳腺癌的及时发现(钼靶钙化、乳头溢液、乳头湿疹、腋窝淋巴结肿大)。
3、导管内病变乳管镜定位手术切检。
4、肿瘤治疗的80%费用浪费在晚期治疗,而当前早期诊断及肿瘤筛查重视不够!
二、乳腺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1、保乳术、整形保乳术、同期和延期乳房再造,是乳腺外科未来发展的方向。
2、腋窝分期:前哨淋巴结活检(2013进展)以及腋窝淋巴结清扫。
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是cN0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疗法(非cN0不做)。大量的文献证实,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不需要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最新研究发现,对于一些SLN阳性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也并非是必需的。
⑴ACOSOGZ0011试验证实,对于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患者,前哨淋巴结切除术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相比,6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无显著差异,前哨淋巴结切除者死亡率更低。
⑵符合ACOSOGZ0011准入标准的前哨淋巴结阳性的患者(cT1-2N0期,SLN阳性≤2枚,保乳术后全乳照射治疗)前哨淋巴结切除术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相比,长期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无显著差异,ALND并非是必须的。
⑶对于不符合ACOSOGZ0011准入标准的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乳房切除术后未接受放疗,接受部分乳腺照射或进行化疗等)ALND未必是必须的,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乳腺癌术后放疗
1、术后放疗指征
保乳术,除外:70岁以上、病理Ⅰ期、激素受体阳性、切缘阴性的患者鉴于绝对复发率低,全乳放疗后乳房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消退缓慢,可以考虑单纯内分泌治疗而不行放疗。
改良根治术:
⑴原发肿瘤最大直径≥5cm,或肿瘤侵及乳腺皮肤、胸壁。
⑵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
⑶淋巴结转移1~3枚的T1/T2,目前的资料也支持术后放疗的价值。其中包含至少下列一项因素的患者可能复发风险更高,术后放疗更有意义:年龄≤40岁,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10枚时转移比例>20%,激素受体阴性,HER-2/neu过表达等。
乳房再造和放疗的时间安排。
2、放疗和化疗、内分泌治疗的顺序安排
保乳术:
无辅助化疗指征的患者术后放疗建议在术后8周内进行。由于术后早期术腔体积存在动态变化,尤其是含有术腔血清肿的患者,所以不推荐术后4周内开始放疗。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应在末次化疗后2~4周内开始。内分泌治疗与放疗的时序配合目前没有一致意见。
改良根治术:术后放疗应在完成末次化疗后2~4周内开始。个别有辅助化疗禁忌证的患者可以在术后切口愈合,上肢功能恢复后开始术后放疗。内分泌治疗与放疗的时序配合目前没有一致意见,可以同期或放疗后开展。
3、保乳术的放疗定位
推荐放置4~6枚惰性金属夹(例如钛夹)作为放疗瘤床加量照射的定位标记(术前告知患者);整形保乳腺体瓣移位不和皮肤切口一致时,推荐腺体残端亦给予惰性金属标记。
四、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
指征:
⑴临床分期为ⅢA(不含T3、N1、M0)、ⅢB、ⅢC期。
⑵临床分期为ⅡA、ⅡB、ⅢA(仅T3、N1、M0)期,对希望缩小肿块、降期保乳的患者,也可考虑新辅助化疗。
意义:
①新辅助化疗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或炎性乳腺癌的规范疗法,可以使肿瘤降期以利于手术,或变不可手术为可手术。
②若能达到病理完全缓解,则预示较好的远期效果。PCR可遇而不可求
③对于肿瘤较大且有保乳意愿的患者可以提高保乳率。
后续处理
部分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初始治疗方案不敏感:若2个周期化疗后肿瘤无变化或反而增大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更换化疗方案(体内药敏检测)或采用其他疗法。
Her-2强阳性、FISH、CISH检测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引入曲妥珠单抗PCR率提升近一倍。
接受有效的新辅助化疗之后,即便临床上肿瘤完全消失,也必须接受既定的后续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并根据手术后病理结果决定进一步辅助治疗的方案。
残存肿瘤的组织学分型、分级,ER、PR及HER-2等免疫组化结果可供参考。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获得的病理资料,只要出现1次ER、PR或HER-2阳性,就可以给予相应的内分泌治疗或曲妥珠单抗治疗。
五、乳腺癌辅助化疗(基于分子分型、复发风险、内分泌反应性制定方案)
1、乳腺癌分子分型的更新。
2、三阴性乳腺癌。
通过基因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能够被分为6个集群―基底细胞样1(BL1)、基底细胞样2(BL2)、免疫调节(IM)、间充质样细胞(M)、间充质样干细胞(MSL)和管样雄激素受体(LAR),以及不稳定的集群(UNS)。目前已知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对化疗的治疗反应各不相同,研究者确定了130名TNBC基因表达微序列。
所有的患者都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方案为序贯紫杉烷和基于蒽环类药物的方案,并且这些患者都具有可供评价的病理完全缓解(pCR)数据,研究结果显示BL1亚型pCR率最高(52%),BL2和LAR的pCR率最低,分别为0%和10%。TNBC亚型和pCR状态显著相关(P=0.044)。似然比检验提示TNBC亚型是pCR状态的独立预测因素。
3、多柔比星+环磷酰胺
研究者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使用多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或紫杉醇单药治疗有效性和毒性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多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优于紫杉醇,但是紫杉醇治疗的毒性反应要小于多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