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切除术需要多长时间?

内镜下的食管癌切除手术,要做多长时间?在此期间,我和家人需要做些什么呢?这可能是您在治疗前比较关心的问题。

内镜下切除手术持续多长时间?

手术时间与病变的面积和病灶的复杂程度相关。一般可以在 1~2 小时内完成,最长不会超过 5 个小时。

在内镜下切除手术期间,医生会做什么呢?

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为例,治疗过程大概分为 6 步。

  1. 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首先进行内镜检查,了解病灶部位、大小、形态,结合染色和放大内镜检查,确定病灶范围、性质、浸润深度。

  2. 标记。确定病变范围后,距病灶边缘约 3~5 毫米处进行电凝标记。
  3. 黏膜下注射。在病灶边缘的标记点外侧,进行多点黏膜下注射。注射液体包括生理盐水、甘油果糖、透明质酸钠等。目的是将病灶抬起,与肌层分离,有利于完整切除病灶,并且不容易损伤固有肌层,减少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4. 切开。先沿着标记点或标记点外侧缘,切开病变周围部分黏膜,再深入切口处的黏膜下层,切开周围的全部黏膜。
  5. 黏膜下剥离。在进行剥离前,医生会判断病灶的抬举情况,并选择合适的治疗内镜和附件。
  6. 创面处理。病变剥离后,医生会对创面上所有能看见的血管,进行预防性止血处理;对可能发生渗血的部位进行处理,比如止血钳夹闭、氩离子凝固术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PC) 等。

切除过程中会发生什么风险?

ESD 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术中并发症,比如出血。

手术的每个阶段,都有出血的可能,切开时的出血风险最高。医生会及时用止血钳或金属夹等处理;或者用冰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明确出血点后进行电凝止血。医生还会在手术过程中对裸露血管进行预防性止血。

穿孔也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医生会用金属夹缝合裂口后,继续剥离病变。

治疗期间,我和家人需要做什么?

治疗期间,您需要保持仰卧位,然后配合医生的指示就可以了。

内镜治疗时一般会给予麻醉,因此您不会感到任何不适,就像睡了一觉。但有一种极其罕见的情况,就是麻醉师评估您不适合接受麻醉,比如麻醉药过敏、有严重基础疾病等。此时,您需要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可能会有恶心、腹胀、烧灼感、疼痛等不适。希望您尽可能配合治疗,不要随便移动头部及身体。如果实在不能忍受,应及时向医生示意。

手术过程中,家属需要在手术室外等候,术中如有特殊情况,医生可以随时与他们沟通。

共同撰写: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内镜中心 王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