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内脏代谢功能紊乱症。众所周知,糖是人体的能量来源,糖的味道是甜的。从中医理论看,糖的代谢与脾胃有关,因为脾胃属土,土之味甘,胃主纳食,脾司运化,中气斡旋,升清降浊,人体内部方能除旧布新,所以中医理论又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先天之本在肾)。
又脾主统血,脾经与心经相接,所以脾也在一定程度上主管血液的运行(推动血液运行的原动力在肾,传导在肝脾,输送在心脏,治节在肺脏,血液运行机制与五脏都有关联)。脾的动力一部分来自肝肾的上升之力,另一部分来自饮食转化的能量,脾的主要功能就是把来自饮食的糖转化为能量输送到血液中,变成人体的动力,就像把煤烧成火,把水蒸成气,把气转成动力,这一点与西方发明的蒸气机原理很相似。现在由于脾的转化功能出了问题,所以糖不能正常转化为能量,反而停留在血液中,成了血液的负担,这时验血血糖就一定高了,西医所谓的糖尿病就发生了。
脾本来主升清气,也就是把来自肾肝的原动力传导到心脏,而现在由于上升之力不足,不能推动饮食精微上升化为能量,反而使营养物质下陷于肾中,随小便排出体外,这时化验尿糖也高了,西医所谓的糖尿病就名副其实了。但由于西医理论的局限,不能了解致使糖份不能正常转化为能量(相当于水化成气)的根本原因,所以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治愈此病。好在他们发现了胰岛素,胰岛素本来是在脾运化精微的过程中自动产生的,是脾的功能的物质形态,西医治疗糖尿病的唯一方法就是向人体注射人工合成的胰岛素,胰岛素可以在短期之内降低血糖,缓解一些症状。但是仍无法根治此病,因为胰岛素不能自生,所以需要不断注射,而长期的注射不但会使脾的正常功能完全丧失,还会使肝肾功能遭到破坏,最终导致西医所谓的并发症,手足坏烂,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等坏证,终归不治。所以西医说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是绝症,对西医来说确实是这样的。
前面说到了,造成此病的根本原因在脾的升清功能的破坏,而导致脾气不升的原因还在于肾阳的不升(相当于内燃机的炉火太小了,不能将煤点燃),阳气主升(热而轻故升),阴气主降(寒而重故降),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肾气不升往往是因为肾阳不足,早期的糖尿病没有波及到中焦的只用金匮肾气丸就能治愈,因为肾气丸正是温补肾阳的妙药(烧旺炉中之火)。波及中焦的可以合用附子理中丸,因为附子理中丸正是温补脾阳的正方。
至于中晚期的坏证是经过不断误药积累起来的,已经损及了根本,但如果用药得当如法,也并不是没有还原的可能,但至少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如果一年还无法恢复就很难彻底复原了。
而现在的中医在温病理论的影响下对糖尿病普遍采用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原则,使本来就受损的脾阳肾阳再遭克伐,这就好比雪上加霜,病上加病,又怎么能治好病呢?所以对这些时医来说,糖尿病也就成了绝症,不但损害了中医的声誉,而且至今还在用这种方法客观上制造着疾病且残害着病人。唉!人为的认识不清导致的灾难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了!
关于胰岛素的性质问题
胰岛素应为促使血糖转化为能量之功能的物质形态。问题的关键在于胰岛素在完成这种转化工作的过程中是独立工作的,还是与其他能量同时工作的?如果是独立工作的,只要能充分保障胰岛素的外源供给就可以了。但如果胰岛素在工作的同时必须借助身体另一种能量的参与才能发挥作用,那么另一种能量的状态与能力则直接与血糖转化过程相关。如果这种能量没有能力参与这种转化工作了,则胰岛素不但不能完成血糖转化工作,反而会成为血液的新负担。如果胰岛素本来就是这种能量的物质形态,也就是说胰岛素的产生就是这种能量运化过程的产物。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量不足的问题,胰岛素则不能自生。而外源补给的胰岛素中并没有这种能量,外来的胰岛素要想完成血糖转化工作,必然需要身体提供另一种能量来促使这个工作的完成。现在的问题是,本来就是因为能量不足造成的胰岛素不能产生,而外源胰岛素又要使本来不足的能量更加消耗,这个更加消耗不足的能量最终由谁来提供呢?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房间需要热量,要烧炉子。现在有煤,即能源,但煤是湿的,无法点燃。这就需要引子――易燃的纸张或者干柴。只有这些还不够,还要有火种。用火把引子点燃,把火烧到足够旺,然后把煤加入,煤在火势的烘烤下逐渐烘干,随后慢慢点燃,随后再加入新的煤。这样炉火就燃烧起来了,能源成功地转化成了能量。于是,房间温暖了。在这个过程中,煤相当于血糖,引子相当于胰岛素,火种相当于能量。必须有火种引子才能起到将煤燃烧的作用,如果没有火种,引子和煤都不能燃烧而转化成能量。在这个过程中,火种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如果引子和煤都很充足,火种过于微弱,连引子都不能点燃,则后面的燃烧工作都无法顺利进行。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根本原因在于火种出了问题,增加引子或减少煤也即补充胰岛素或者降糖,能够解决问题吗?
无论什么能源都需要点燃才能转化为能量,人体的能源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火,只有煤或汽油,内燃机和发动机都不能工作,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现代医学理论一贯把人当成机器处理,为什么从来没有考虑过人这部机器的运转同样需要动力呢?难道在人身上能源本身不需要转化就可以成为动力吗?同理,单一补充营养就能等同于补充能量吗?
如何看待指标升降的性质:化糖与降糖的区别
西医理论认为糖尿病主要矛盾表现为血糖升高,临床给予降糖治疗。实际上这个所谓降糖治疗从一开始就忽略了血糖的高低本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身体不断在消耗血糖,血糖由高向低变化是一个必然的规律。所谓的血糖升高并不是血糖本身增多了,而是血糖转化为能量、变成身体的动力这个能源转化成能量的过程延缓造成的。也就是身体的热能不能及时将血糖转化为动力所致。正确的治疗应该是帮助身体将血糖转化为动力,即化糖,而不是将静态中观察到的似乎增多的血糖清除,采取所谓的降糖疗法。动力来源本来已经不足,反而减少了能源的供给,怎么能不令糖尿病人身体更加沉重无力疲惫不堪,最终导致并发症令各脏器功能逐渐丧失呢?
在化糖过程中,血糖不会很快下降,因为从饮食中摄入的糖分转化为糖原最终变成动力的过程已经延缓了,转化的过程变慢,如果摄入没有减少,血糖停留时间延长(同时自然会血糖增高)是很正常的。只要能够不断转化,血糖偏高不会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不会造成酸中毒。只要虚弱无力的症状减轻,就说明血糖已经在转化为动力。而用降糖药使血糖指标“正常”却感觉虚弱无力,说明血糖没有转化为动力就被从肝肾排出了。
这两种结果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一种是真虚弱,一种是假健康。相对来说,真虚弱比假健康还要健康得多。虚弱和衰老一样是正常的新陈代谢现象,而妄图通过涂脂抹粉整容化妆之类行为抵制衰老是不可能的,只能让人看上去古怪异常不伦不类而已。化学药物的所谓治疗效果大多是这种涂脂抹粉的性质,并没有什么真的治疗作用,就像通过麻醉神经来止痛一样,不过是掩盖疼痛的真相而已。
按道理说,想让老年人的血糖指标与年轻人一样是不现实的。这与想让老年人与青年有着同样的生育能力和面貌一样,是违反一般性的客观规律的。糖尿病的血糖标准本身就是一个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科学的违背常识的认识。
动态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平均值如果离开了动态的背景就变得毫无意义,就像用橘黄色的玻璃模拟燃烧的火苗一样,即使尺度很接近,本质上也不是一种东西。血糖的高低也是同样的道理,重要的是动态过程是否正常进行,而不是静态尺度是否相似。就像照片虽然能记录生活,但并不是生活本身,二者不可混淆。
西医理论忽视了造成血糖失常的客观流动因素,而采取了一味恢复静态指标的所谓对症治疗。这就相当于对一个卧床不起的病人,硬把他扶起支住,强行使之站立,并试图想通过站立来证明病人的健康一样,是自欺欺人的荒唐之举。如果松手,失去扶持的病人自然会无力支持而倒下。这种治疗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除病人的痛苦,也没有真正排除疾病的病因,只是试图在现象上制造一种证明疾病不存在病人一切正常的静态参照,比如站立。其实质不过是一场欺骗而已,欺骗病人的同时,也在欺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