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 42 岁的女性,进食后出现哽咽感、异物感已有 2 个月。医生经初步检查怀疑为胃癌,遂行胃镜检查,发现胃的入口贲门处有一处隆起的病变,大小约 2.5cm,取活检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报告为胃贲门癌(高分化腺癌)。
确诊早期胃癌后,手术“首当其冲”
患者接受腹部 CT 检查,没有发现腹部其他部位有转移。医生建议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后决定行“胃近端大部切除术”。
胃癌早期症状常不典型,位于贲门部的胃癌有时还引起进食后的哽噎感。对于这种位于胃上部 1/3 的肿瘤,医生一般会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及肿瘤切缘等情况,选择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或是全胃切除术。对于相对早期的胃上部 1/3 肿瘤,与全胃切除术相比,接受近端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 5 年生存率并无明显差别,但术后的营养状况更好。并且考虑到该患者的肿瘤体积较小,还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医生选择了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但是,对于病期相对较晚的进展期胃癌,有研究认为选择近端胃大部切除术会影响术后的复发和长期生存情况,可能与手术切除的彻底性不够有关。
手术后,为何不必化疗?
该患者在术后的病理报告提示,肿瘤浸润局限于黏膜下层(T2 期),淋巴结未见转移(N0),胃癌病理学分期为 ⅠB 期。
患者术后未接受辅助化疗,目前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中推荐对以下情况进行术后辅助化疗:D2 手术(淋巴结清扫至胃周围第二站淋巴结)R0 切除(在显微镜下没有发现有癌细胞残留)且术前未接受治疗的 T2 以上和(或)N+患者,而对于病理分期为Ⅰ期的患者术后未建议进行辅助化疗。该患者术后病理分期为 ⅠB 期,因此未进行术后辅助化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术后需定期接受随访,以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复发或转移。建议患者在术后 2 年内每隔 3~4 月要全面复查 1 次,2~5 年内每半年复查 1 次,5 年以后每年复查 1 次。复查的项目包括体检,检测肿瘤相关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9-9(CA19-9 等)],胸部 X 线片、超声、腹盆腔增强 CT(半年至 1 年)、胃镜(每年 1 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