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的优势之前,先让我们来了解几个概念:
- 整块切除:内镜下一次性整块切除病变。可以理解为“一刀命中”。
- 完整切除:整块切除标本在病理学层面,达到水平、垂直切缘均为阴性。也就是,病变组织被完整地切了下来。
- 治愈性切除:无或低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完整切除。也就是,切除后几乎没有癌细胞转移的风险,可以达到临床治愈效果。
在了解完上述概念后,我们来看一下,ESD 的疗效评估结果是怎样的:
据报道,ESD 的整块切除率和完整切除率分别为 90%~100% 和 87.9%~97.4%;病变局限于上皮或黏膜的患者,治疗后 5 年生存率为 100%;即使病变侵犯到了黏膜下,在接受 ESD 治疗后的 5 年生存率也达到 85%。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ESD 对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
那么,ESD 治疗的风险会不会很大呢?
ESD 的治疗风险主要包括出血、穿孔和疼痛。
在其他癌肿,比如胃癌、结直肠癌等的治疗中,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术中出血较为常见。
但食管癌的 ESD 治疗中,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比较低。研究显示,食管 ESD 的穿孔率为 0%~6%,术后出血率几乎为 0%,局部复发率在 0.9%~1.2% 之间。
对于术中出血,医生可以在内镜下电凝或使用钛夹等方法控制;还可以通过术前、术后应用止血药,来有效预防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发生。
如果出现穿孔,一般医生在手术中就能发现,当时就可以通过钛夹缝合来处理,术后配合胃肠减压、禁食、防治感染等综合方法进一步治疗。只有少数情况下可能需要外科治疗。
另外,ESD 术后疼痛较轻,您一般都可以忍受。
总结起来,ESD 治疗在早期食管癌的治疗上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
微创治疗。既能保证肿瘤被彻底切除,又能最大限度保留正常消化道,您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由于内镜治疗创伤小,您的耐受度较高,因此住院时间短,有的人治疗后当天就可回家。
-
切除完整。ESD 可以把较大面积、形态不规则的肿瘤一次完整切除下来,明显减少肿瘤的残留和复发。
- 明确诊断。ESD 可以在不开刀的情况下切除病变,获取完整的切片化验标本,明确肿瘤的性质和程度。
- 效率提高。同一位患者可以多次接受 ESD 治疗,一次治疗可以同时切除多个病变。
与另一种常用的内镜下治疗方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相比,ESD 的手术技术更加先进,术后切除彻底,可以完成复杂的早期癌切除,一般不会出现切除不彻底的情况;但局限性在于,它的手术难度大,对医生的技术水平和经验都要求很高,建议您最好选择有经验的食管癌中心治疗。
共同撰写: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内镜中心 王警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