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和诊断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与生命的一种常见肿瘤,在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居第4位,近来有上升的趋势。其中直肠癌占大肠癌的半数以上。目前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仍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直肠癌的早期发现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会影响手术切除的成功率,而且与预后(术后复发率与生存率)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如何早期发现直肠癌,就显得尤为重要。

  直肠癌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便血,一般血色为暗红或鲜红色。夹有粘液或脓液,有时可夹有血块。常被误诊为痔疮而延误治疗,使病情加重,临床上来就诊者多为中晚期,治疗十分棘手。痔疮出血多为鲜红色,出血多在排便后,点滴而下或喷射而出,血与大便不相混合;而直肠癌出血多与大便相混杂,且伴恶臭。

  直肠癌另一个症状就是排便习惯的改变,早期的直肠癌可见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偏稀或粘液便,或肛门坠胀不适,排便有不尽感。大便次数每日数次至十数次,粪便量减少,多为粘液或脓血。肿瘤增大后可出现大便变细、变形、排便困难等。粘液血便,肛门坠胀易被误诊为痢疾或其他肠道炎性疾病。

  直肠癌进一步发展,侵犯肛管皮肤时,出现肛门疼痛;侵犯骶骨骶丛神经时,直肠内或骶尾部有剧烈的持续性疼痛,并向腰部、会阴部或下肢内侧放射。当肿瘤增大,阻塞肠道则引起梗阻。长期出血致贫血,晚期出现恶液质。

  如果您出现以上所述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作全面仔细的检查,常用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肛门直肠指诊:直肠指诊对直肠中下段肿瘤的诊断是一种简单而极为有效的方法,临床上许多医生忽视了直肠指诊而误诊。通常采用侧卧位或胸膝位,一般可触及距肛缘7~8cm左右的位置,70%的直肠肿块可以指诊触及。通过指诊,可以发现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质地、是否有蒂、基底部活动情况、肿块浸润的深度,基底部与周围脏器的关系。退指后注意指套有无脓血。在做指诊时不可粗暴用力按压肿瘤,以免肿瘤破裂出血和肿瘤的扩散。

  2、内窥镜检查:通过内窥镜可以直接观察肛管、直肠、结肠有无充血、水肿、溃疡、新生物等病变,了解病变的位置、病灶的大小、病变的性质,对早期发现病变,尤其是早期大肠癌,癌前病变等有极大的价值。常用的内窥镜有肛门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一旦发现可疑肿块或溃疡,应取活组织作病理检查。如病理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者,应二次或多次进行检查。

  3、CT或MRI:通过CT或MRI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肠壁的深度、肿瘤与周围邻近脏器的关系、有无周围淋巴结肿大、并有助于术前判断肿瘤手术切除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