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误区一:空腹血糖很重要,平时只查空腹血糖就可以了
临床上许多患者只重视早上监测空腹血糖,而忽视了监测餐后两小时血糖,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人的血糖在一天中处于不断波动之中,单纯一点的血糖不足以反映人的血糖水平。近年的研究证实,餐后血糖的意义甚至比空腹血糖的意义更大。
所以,为了更全面地掌握血糖状况,以便更合理地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应该进行多个时间段的血糖监测。当然,患者也不必每天都需要监测多个时间段的血糖,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病情确定合理的监测方式。
误区二:血糖降得越快越好
有人认为血糖降得越快说明治疗效果越好,这是错误的。血糖降得太快,人体内环境是无法马上适应的,患者会有不适感,甚至发生低血糖,所以平稳降糖才是最佳的治疗。
误区三:血糖降得越低越好,出现低血糖也不要紧
过分降低血糖会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高血糖的危害主要是会引起各种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健康,不过高血糖的危害通常都是长期、逐渐发生的,暂时不会威胁生命。而低血糖的危害却是快速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严重的低血糖可能引起脑中风,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等,并使患者原有的视网膜病变加剧。所以血糖并不是降得越低越好,而是应该达到一个较理想的范围,并且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误区四:血糖控制正常,表示糖尿病已治愈
糖尿病是慢性的、终身性的疾病。到目前为止,糖尿病可以控制但不能根治。患者在经过不断的常规治疗后,许多症状完全消失,血糖也降至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痊愈,还应继续用药维持,同时不能放松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切忌擅自停药,否则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病情恶化。
误区五:糖尿病监测只需要检测血糖就够了
实际上,监测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包括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长期血糖控制的最重要的评估指标。
误区六:虽然确诊为糖尿病,如果没有感觉不舒服,可以不检查不治疗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糖尿病需要及时、及早接受正规的筛查和治疗。
误区七:血糖已经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就不需要进行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了
正确的做法是,糖尿病目前是不能治愈的,需要终身监测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