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分化型癌:全切还是部分切除?

超过 90% 的甲状腺癌是分化型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恶性程度低,通常不会发生快速扩散及转移,手术切除往往就能达到良好的疗效。

目前临床常用的术式包括甲状腺全切除与部分切除(腺叶切除)。那么,对于低风险患者,哪种术式更好呢?最近有研究做了总结与探讨。

甲状腺癌风险分层

我们先来了解甲状腺癌的风险分层,看看这项研究针对的“低风险”DTC 患者是指哪些人。

甲状腺癌的结局与不少因素有关,比如年龄、肿瘤大小、有无转移等。根据这些因素,专业界有多个风险分层方案。其中,美国斯隆-凯特琳癌症纪念医院(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提出 GAMES 方案,将患者及肿瘤均分为高风险、低风险两组,然后组合判断(表 1)。

                表1:GAMES方案

风险分组

患者因素

甲状腺原发肿瘤因素

低风险

<45 岁

肿瘤小于 4 厘米,无甲状腺外侵犯;乳头状癌;无转移

高风险

> 45 岁

肿瘤大于 4 厘米,有甲状腺外侵犯;滤泡状癌;有转移

高风险病例

高风险患者+高风险肿瘤

中等风险病例

低风险患者+高风险肿瘤;高风险患者+低风险肿瘤

低风险病例

低风险患者+低风险肿瘤

甲状腺全切和部分切除有什么区别?

对局限于一侧腺体的甲状腺癌,部分学者主张行甲状腺全切除术。

这种术式的优势在于:1)切除彻底,减少局部和对侧复发率;2)有利于术后通过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扫描和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检测,来发现癌症复发和转移。

但相比部分切除,全切手术并发症风险较高: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 4.9% 和 5.9%,而部分切除术只有 0.8% 和 2.0%。这是部分专家担忧的原因。

也有学者主张行部分切除(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这一术式可适用于部分低危患者:1)直径小于 1 厘米的乳头状微小癌,且无颈淋巴结和远处转移;2)术前 B 超或术中对侧探査无可疑结节。

它的优势在于:1)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明显低于全切;2)选择合适的低风险病例做部分切除,长期生存率并不低于全切术;3)如果术后对侧复发,二期全甲状腺切除也较容易,患者长期生存率并不受影响,且二期全切的安全性与一期腺叶加峡部切除术相同。

全切与部分切除,如何选择?

以最常见的乳头状癌为例。一项纳入 52173 例患者(43227 例甲状腺全切除,8946 例部分切除)的研究表明:肿瘤小于 1 厘米,两种术式对疾病复发或生存率的影响并没有明显区别;肿瘤大于 1 厘米,部分切除带来的复发和死亡风险更高。然而,也有研究表明,肿瘤大小为 1~4 厘米的乳头状癌,两种术式后的 20 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别。

目前,美国甲状腺协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推荐,对于大小在 1~4 厘米之间、无腺外转移、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腺体切除范围对生存期影响小,而且在单侧叶切除后的补救治疗非常有效,因此既可行双侧切除(次全切除或全切)、也可行单侧切除;但是,对于 45 岁以上、有对侧甲状腺结节、头颈部放疗史、所患为家族性 DTC 的患者,建议行甲状腺全切。

由于 DTC 结局良好,因此既要争取改善疗效,更要减少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对于甲状腺癌的治疗,具体需要选择什么样的手术方式,医生会多方评估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