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当体内血糖水平始终高于正常水平时就会引发糖尿病。仅美国的糖尿病患者就多达 2500 万人。
糖尿病是由于机体不能分泌胰岛素(1 型糖尿病)或机体对胰岛素作用无反应(2 型糖尿病)而导致的疾病。此疾病也可出现于妊娠期。胰岛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之一,可使人体利用糖类(葡萄糖)获取能量。请与医生讨论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及患病风险。
目录
糖尿病前期
在美国,20 岁以上人群中有 7900 万人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还不足以被诊断为糖尿病,这被称为糖尿病前期,或糖耐量受损。虽然在糖尿病前期患者通常没有症状,但 2 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前几乎均经历过糖尿病前期。然而,即使是糖尿病前期患者,与糖尿病有关的并发症(例如心脏病)也可能发生。
一旦发展为 2 型糖尿病,便可能出现相关症状,包括异常口渴、尿频、视力模糊或极度疲劳,也可能无任何症状。请与医生沟通是否需进行糖尿病前期相关检查。若在糖尿病发生前识别糖尿病前期的征兆,可能有助于预防 2 型糖尿病,并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例如心脏病)的风险。
1 型糖尿病
1 型糖尿病的病因为胰腺生成胰岛素的细胞(名为 β 细胞)被免疫系统破坏所致。1 型糖尿病患者无法产生胰岛素,必须通过注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水平。
1 型糖尿病最常见于 20 岁以下人群,但也可发生于其他年龄。
2 型糖尿病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身体仍可继续产生胰岛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产生的胰岛素可能显著减少。2 型糖尿病患者面临两种情况,胰腺产生的胰岛素不足或身体无法识别并正确利用胰岛素。当身体缺乏足够的胰岛素或未能正确利用胰岛素时,葡萄糖就无法进入身体细胞作为能量,此后就在血液中累积。
超过 2500 万美国人罹患糖尿病,其中绝大部分为 2 型糖尿病患者。虽然大部分 2 型糖尿病可被预防,但对于成年人而言,2 型糖尿病仍是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失明、非创伤性截肢和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2 型糖尿病通常发生于超重的 40 岁以上人群,但也可发生于不超重的人群中。此疾病过去被称为“成年发病型糖尿病”,但目前由于年轻肥胖者人数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糖尿病开始出现于儿童中。
部分患者可通过控制体重、注意饮食和定期运动来管理 2 型糖尿病,还有患者可能需服用促进身体更好利用胰岛素的糖尿病药物和注射胰岛素。
通常,医生能够在疾病实际发生前检查出个体罹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即通常所谓的糖尿病前期,此情况发生于个体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值,但又不足以诊断为 2 型糖尿病时。
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的激素变化,会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工作能力,此疾病称为妊娠糖尿病,约占所有妊娠并发症的 4%。
妊娠糖尿病风险增加的因素包括年龄超过 25 岁,孕前体重超过正常水平,有糖尿病家族史,西班牙裔、非洲裔、美洲原住民或亚裔。
孕妇需进行妊娠糖尿病的筛查。若不及时治疗,妊娠糖尿病会增加母亲和未出生胎儿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通常,在分娩后 6 周内血糖水平会恢复正常。然而,曾罹患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在此后生活中罹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升高。
糖尿病包括哪些症状?
1 型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常常突然发生且较为严重。包括:
- 加重口渴;
- 饥饿感增加(进食后尤甚);
- 口干;
- 尿频;
- 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即使自己已进食,也会感到饥饿);
- 疲劳(虚弱、疲倦感);
- 视物模糊。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可能与上述症状相同。大部分情况下,也可能无症状或逐渐发展出上述症状。其他症状可能包括:
- 伤口愈合缓慢;
- 皮肤瘙痒(通常出现于会阴或腹股沟部位);
- 酵母菌感染;
- 近期体重增加;
- 手足麻木或刺痛;
- 阳痿或勃起功能障碍。
- 妊娠糖尿病患者常无自觉症状。若确实出现症状,可能包括:
- 口渴加重;
- 排尿增多;
- 饥饿感加剧;
- 视物模糊。
值得注意的是,妊娠也会导致大部分女性频繁排尿,且更容易饥饿。因此,出现以上症状并不一定表明已罹患妊娠糖尿病。因此,进行相关检查非常重要,高血糖会给孕妇和胎儿带来相关健康问题。
如何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无法被治愈,但可对其进行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管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通过平衡食物摄入、应用糖尿病药物和活动身体,使血糖尽可能接近目标。
- 遵循健康的饮食计划,摄入糖和饱和脂肪添加量低的低加工食物,或接受药物治疗,尽可能将血液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脂)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
- 控制血压,目标血压应为 130/80 mmHg 以下。
患者自身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请与医生合作,共同制定糖尿病治疗方案。
拟定膳食计划并遵循均衡的膳食计划。
- 定期锻炼。
- 服药,若为处方药物,需严格遵循关于用药方式及时间的医嘱。
- 在家中监测自己的血糖和血压水平。
- 定期就诊。
- 必要时接受实验室检查。
请记住:医生在随访检查过程中,每隔数月才能采取干预措施,患者应每天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稳定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