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认识误区:胰岛素篇

误区一:注射胰岛素意味着病情严重了。

糖尿病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治疗。这种疾病具有很大的“欺骗性”,患病初期,病人会没什么感觉。长期高血糖会对身体产生严重毒害作用,损伤心脏、肾脏、眼睛和神经等重要脏器。

及早接受胰岛素治疗还能避免并发症发作,让口服药物更好地起效,延长药效的持续时间。

误区二:使用胰岛素就停不下来了。

不一定。有些 2 型糖尿病患者,例如孕期患上糖尿病的女性,可能会暂时性地需要胰岛素。而有些成功减重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发现不再需要胰岛素了。是否需要胰岛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糖尿病对胰腺的胰岛素生成细胞造成了多严重的损害。

误区三:注射胰岛素会成瘾。

绝无可能。胰岛素并不是化学药物,而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生理激素。事实上,每个人都离不开胰岛素。如果没有胰岛素,机体就不能完成新陈代谢,生命也就无以维系。

糖尿病就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至于有些糖尿患者用上胰岛素以后停不下来,完全是病情所需,而绝非是胰岛素成瘾。

误区四:注射胰岛素会感到疼痛。

实际上,大部分患者会觉得用于测量血糖水平的手指刺痛,其痛感要强于胰岛素注射。此外,注射胰岛素并不需要大针头注射器。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类型的笔式注射器,允许患者对控制胰岛素的剂量。选择一个细小的针头通常不会有强烈的痛感。

误区五:胰岛素会造成危险的低血糖。

有这种可能性,但并不一定。2 型糖尿病患者比 1 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风险要低些。长时间发作的低血糖会导致意识丧失或昏迷。然而,大部分 2 型糖尿病患者能很容易地识别出这种症状,包括焦虑、双手颤抖、出汗和有吃东西的欲望。此时,吃一点糖或喝杯果汁能迅速缓解低血糖的症状。

误区六:口服药物的效果要优于胰岛素。

目前,使用口服药治疗 2 型糖尿病的效果相当不错。很多患者通过口服降糖药控糖多年,药效安全,如二甲双胍等。

然而,口服药物并不适合所有糖尿病患者。某些患者自身胰腺功能不能合成胰岛素,只有选择外源性胰岛素。对于一些 2 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无法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加用基础胰岛素,也能有效控制血糖及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