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手术术后病理报告怎么“读”?

手术后,通常在 1 周左右可以拿到病理报告,偶尔有部分特殊病理类型的患者,可能需要 2 周左右才能拿到报告。

一份完整的术后病理报告可能会有很多内容,作为患者,重点看什么?

病理报告主要分四大部分:

病理类型

这是病理报告最重要的内容,也是第一个要看的部分。

首先看良恶性。常见的良性肿瘤有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性腺瘤、桥本氏甲状腺炎等。手术切除后,基本不需要再做其他辅助治疗。

恶性肿瘤一般都会有一个“癌”字,看到是癌之后,还要明确具体病理类型,因为不同病理类型,后续治疗和结局完全不同。

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占 90% 以上,手术治疗效果很好,术后需要终生服用甲状腺素片;

滤泡状癌同样需要终生服药;另外可能需要补充切除全部甲状腺,然后做碘-131 治疗;

髓样癌相对容易复发,随访时需要抽血查“降钙素”这个指标,来监测病情变化;

低分化和未分化癌,容易复发,结局很差,可能需要做辅助放化疗。

此外还有可能出现淋巴瘤等少见病理类型。虽然不是“癌”,但也属于恶性肿瘤,后续需要化疗。

可见,了解甲状腺肿瘤的具体病理类型,对于今后治疗、随访都很有帮助。

肿瘤相关情况

包括肿瘤数目、大小、位置、有没有侵犯周围组织、有没有侵犯到血管和(或)神经、有没有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等。

淋巴结转移情况

包括淋巴结位置(分区)、数目、大小、有没有包膜侵犯等。常写成 a/b,表示总共清扫了 b 个淋巴结,其中 a 个发现有肿瘤转移。

“a”和“b”决定着肿瘤的分期。但对于甲状腺癌,分期通常并不关键,主要还是拿给外科医生看,评估手术是否彻底、复发风险多高、是不是需要做碘-131 治疗等,要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是否需要下一步治疗。

作为患者,您不必对此过于纠结,也不要看到淋巴结转移而过于担忧,听医生的就好。

免疫组化

CK19、Gal-3、TPO….这些都是什么意思?

这部分其实是病理科医生用于诊断甲状腺癌病理类型的依据,作为患者,您完全可以不必理会,因为结论就是报告上写明的病理类型。

总结

一般患者拿到病理报告后,首先看是良性还是恶性,然后了解病理类型。  病理报告的其他内容,不必过于深究,等到复诊的时候,带给主刀医生看一下,由他来决定就好。

延伸阅读:

什么是免疫组化检查?

很多情况下,病理切片凭借普通染色,只能得出初步结果,并不能对组织细胞作出精确分型和准确判断组织来源,这时就需要进行免疫组化检查。

它的原理是:任何细胞都能分泌特定蛋白质作为“身份标识”,当用已知抗体(相当于“诱饵”)处理组织细胞时,与特定蛋白质(即抗原)结合,并通过显色剂显示出来,医生就能据此判断组织来源或细胞类型。

共同撰写: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曹一鸣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