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哪些?

目前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指南推荐的胃癌常用化疗药物包括紫杉类[紫杉醇(Paclitaxel)、多西他赛(Docetaxel)]、铂类[顺铂(Cisplatin)、奥沙利铂(Oxaliplatin)]、抗代谢类[氟尿嘧啶(Fluorouracil)、卡培他滨(Capecitabine)、S-1]、伊立替康(Irinotecan)等。这些药物有何特点?可能引起哪些不良反应?以下将做一介绍。

紫杉类

紫杉类包括紫杉醇、多西他赛等。由于紫杉醇水溶性极差,所以应用时要使用助溶剂,但这种助溶剂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多西他赛在应用时也需要助溶剂,有出现明显过敏反应的风险。所以,在使用紫杉类药物前,需提前服用抗过敏药物,用药过程中除继续使用抗过敏药物外,还要进行心电监护,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过敏性休克。除过敏反应外,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神经毒性也是紫杉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

铂类

铂类是目前化疗常用的金属铂类络合物。一代铂类药物顺铂是多种实体瘤的一线用药,可作为放疗增敏剂(与放疗同时应用增加放疗疗效),疗效较好,抗肿瘤谱广,价格便宜。顺铂在化疗药物中,是高效高毒的典范,具有重要地位。顺铂的骨髓抑制作用轻微,但是会引起较严重的恶心、呕吐,患者通常需使用强效止吐剂。尤为特殊的是顺铂的肾毒性和耳毒性,均与用药剂量有关,但顺铂往往需要一次性大剂量短时用药,因此预防方法是用药时尽量多饮水、静脉补液以促进药物排泄、减少对肾小管的损伤,中耳炎患者应禁用顺铂,顺铂也不应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Streptomycin)、庆大霉素(Gentamicin)等]合用。大剂量顺铂治疗(每日剂量大于 80~120 毫克/米)时,需进行水化治疗(通常是大量输液、多饮水)以保护肾脏。

奥沙利铂又称草酸铂,为第三代铂类抗癌药。奥沙利铂的毒性较小,与顺铂相比,无心脏毒性及耳毒性,一般亦无肾脏毒性。奥沙利铂的骨髓抑制作用轻微,通常会导致恶心、呕吐和腹泻,但一般不严重。注射用药时可引起急性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症状,患者在治疗后数日应注意保暖,避免各种冷刺激。随着药物应用剂量的增加,患者可出现轻至中等程度的神经毒性,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较严重者可出现行动和书写困难,但停止用药后可逐渐恢复。

抗代谢类

氟尿嘧啶、卡培他滨、S-1[即替吉奥,为一种包含替加氟(Tegafur)、吉美嘧啶(Gimestat)、奥替拉西钾(Oteracil Potassium)的氟尿嘧啶衍生物]都是常用的胃癌抗代谢类化疗药。

  • 氟尿嘧啶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抗肿瘤药物,在肿瘤内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副作用是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口腔炎(口腔溃疡)、脱发和静脉炎。由于氟尿嘧啶对静脉刺激较大,通常需要持续静脉输注,因此会导致较严重的静脉炎,表现为静脉血管发红、疼痛,继而血管变黑变硬,皮肤出现黑色树枝状改变。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可避免这一副反应。
  • S-1 是由替加氟、吉美嘧啶、奥替拉西钾组成的复方制剂,口服给药后在体内缓慢转变为 5- 氟尿嘧啶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所以大部分副作用与氟尿嘧啶相同。
  • 卡培他滨是口服药物,进入体内后转化为氟尿嘧啶发挥抗肿瘤作用,所以大部分副作用与氟尿嘧啶相同,比较特殊的是皮肤反应:用药后发生手足综合征的几率接近 50%,主要表现为手掌和足底皮肤麻木、感觉迟钝、感觉异常、麻刺感、无痛感或疼痛感,皮肤肿胀或红斑,脱屑、水泡或严重疼痛。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可口服维生素 B6(Vitamin B6)和塞来昔布(Celecoxib),并保持手足皮肤湿润,减少过热、水浸、受压等刺激,可以减轻症状、促进恢复。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伊立替康为抑制细胞生长的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为迟发性腹泻(用药 24 小时后发生),出现第 1 次稀便的中位时间为用药后第 5 天。一旦出现第 1 次稀便,患者需开始饮用大量含电解质的饮料并应马上告知医生以便接受适当的治疗。

目前,推荐的抗腹泻治疗措施为大剂量的洛哌丁胺(Loperamide)。急性胆碱能综合征也是常见的副作用,主要症状为早发性腹泻等,在用药后第 1 个 24 小时内可能发生腹痛、结膜炎、鼻炎、出汗、瞳孔缩小、流泪、流涎增多,症状在阿托品(Atropine)治疗后可消失。除腹泻外,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也是伊立替康的常见副作用。

积极了解各种化疗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多与医生进行沟通,遵医嘱预防及积极处理并发症,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胃癌的相关治疗。(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郭晓玉参与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