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腺癌怎么治,活得更长?

食管腺癌是美国患病人数增长最快的一种癌症。但它已经能够通过手术治疗,来获得更高的生存率和较好的预后。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召集了 263 名经过手术治疗的腺癌患者,其中一半左右存活了 5 年以上(即5年生存率在50%以上)。在手术治疗的同时,切除了潜在转移淋巴结的患者,获得了更好的治疗结果。相关论文发表在了《美国外科学院杂志》上。

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美国外科学院(Fellow of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FACS)院士Jeffery H. Peters 博士指出,仅通过化疗、放疗来治疗食管腺癌,效果并不一定比手术更好。但过去,患者经常被告知,他们在手术中死亡的风险很高,而术后长期存活的几率又较小。这些治疗决策依据的是,几十年前治疗食管鳞癌的经验,但现在大多数人得的是腺癌,并不适用于过去的经验。

不过,手术也并不是毫无缺点。本研究中,约 60% 的患者出现了肺炎、心律不齐等并发症;而且,手术后 30 天内,有12 例患者死亡;另外,13% 的患者需要再次手术。

对此,这篇论文还探讨了,怎样能够早期发现食管腺癌患者,从而提高早期手术的成功率。

Peters 指出,胃食管反流病(GERD)及其导致的巴雷特食管(BE),与食管癌的关系很大,患者最常表现出烧心的症状。对经常感到烧心的人以及巴雷特食管患者,进行更加密切的监测,定期筛查胃镜,从而发现早期癌,可能会增加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腺癌患者通常比鳞癌患者更年轻,而且在患病早期就可以被诊断出巴雷特食管。但是,95%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该病。研究显示,对这类人群加强筛查和监测,能使17% 的腺癌得以早期发现。

虽然腺癌在中国比较少见,但胃食管反流病和巴雷特食管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如果你患有这些疾病,建议留意是否有烧心、反酸等不适症状,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