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急重症,也是胃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上消化道出血一般起病较急,严重影响患者的结局和生活。本文就来介绍一下胃癌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胃癌为何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胃癌患者发生出血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肿瘤生长迅速,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导致肿瘤中央形成溃疡和糜烂;
- 肿瘤侵蚀胃壁较大的血管,或形成溃疡累及胃的重要血管,造成大量出血;
- 少数早期病变侵犯黏膜下的血管丛;
- 由于多数胃癌患者为中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血管收缩能力下降,易于发生出血;
- 胃癌患者有较大癌灶坏死迅速侵犯较大血管或较多新生血管时,可引起大出血,这是胃癌合并大出血的主要原因。其表现为呕吐咖啡样物、柏油样大便,少数患者表现为大呕血。
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如何处理?
由于出血的根本原因在于胃癌,最根本的治疗是针对胃癌的治疗。目前胃癌治疗主要采用综合治疗,包括术前新辅助治疗、手术、术后辅助治疗等,手术仍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式。针对出血这一表现,医生还会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处理。
-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医生一般会选择内镜治疗。在胃镜下,医生可以直接地观察出血部位及出血情况,根据病情采用喷洒止血药物、局部黏膜下注射、电凝止血或钛夹止血等多种手段。具体来说,注射的药物可能为肾上腺素、凝血酶、纤维蛋白胶等。
- 对于难治性出血、急性出血,医生可能会选择介入导管栓塞术治疗。首先,医生会在大腿根处的股动脉穿刺,放置入导管进行造影查找出血部位,然后在穿刺部位经导管在出血部位放置弹簧圈或注入栓塞剂(可能会配合注入明胶海绵),如果造影没有发现明确的出血部位,医生可能会根据临床表现、胃镜等进行经验性栓塞。部分患者在术后会保留穿刺的导管 1 天,直至出血未复发则拔除。该方法治疗胃癌相关性消化道出血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
- 药物治疗是一种保守治疗方法,对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排除动脉性大出血等危重情况的前提下,常规治疗的同时医生可能考虑先进行药物治疗,患者对其耐受程度通常较高,其止血效果也在逐步提高。常用的止血药物包括垂体后叶素、奥美拉唑、奥曲肽等。
- 经上述初步处理后病情仍不平稳或不便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医生一般会考虑行外科急诊剖腹探查手术,同时争取手术切除病灶。
上消化道出血一般起病急、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早期发现出血有助于及早进行诊治,患者在发现呕吐物或大便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就诊寻求医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