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健康教育

  一、糖尿病基础知识

  1、现状和特点:患病率急剧增加: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预测到2025年, 糖尿病患者将达到5000万以上,目前居世界第二。后备军众多:高危人群、血糖调节障碍者。北京上海社区30岁以上10%。发病年轻化:中国儿童糖尿病50%1型,50%2型;儿童及青少年2型患病率2.5%。

  2、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定义为: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并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而导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代谢性疾病 。

  3、分类:

  (1)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

  (2)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

  (3)妊娠糖尿病。

  (4)其它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等。

  4、临床表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出现以下症状也要警惕糖尿病:

  皮肤反复长疖痈、伤口不愈合、男性不明原因性功能减退、下肢麻木、尿中有蛋白。

  5、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

  (1) 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2) 空腹血糖(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 7.0mmol/L (126mg/dL),
  (3) 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检查明确诊断。

  6、并发症:

  (1)急性并发症:
  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乳酸性酸中毒。
  (2)慢性并发症:

  脑血管病、心血管病、下肢血管病,糖尿病足,肾脏病,眼底病:双目失明,感觉神经:疼痛、麻木、过敏;运动神经:运动障碍,病变累及全身。

  二、治疗糖尿病的五套马车

  1、教育及心理疗法

  糖尿病是一种公认的身心疾病,可引起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又会加重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后果并发症。所以患病之初尽快摆脱不良情绪,接受患病事实,积极科学的治疗,不盲目恐惧胰岛素。

  2、饮食疗法

  (1)合理控制摄入总热量。
  (2)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物质摄入均衡。
  (3)称重饮食,定时定量进餐。
  (4)少量多餐,每日3~6餐。

  3、运动疗法

  合理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水平和心血管功能,有利于疾病预防和心理健康。

  4、药物疗法

  口服降糖药的常用种类:应注意用法,最大剂量,适应症,副作用。专科医生就诊确定。

  1、促泌剂类:磺脲类,非磺脲类( 如诺和龙);

  2双胍类:二甲双胍

  3、胰岛素增敏剂:

  4、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

  5、DPP-Ⅳ抑制剂:

  胰岛素的剂型:短效人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预混人胰岛素,速效胰岛素

  胰岛素注射时的注意事项

  不可随意停止注射胰岛素或更改胰岛素类型。预混胰岛素注射前需要充分摇匀。根据不同胰岛素的起效时间,合理安排注射与用餐时间,注射诺和锐30立即进餐,诺和灵30R,50R半小时进餐,对于肥胖患者可延迟进餐。注射前洗手,75%酒精消毒皮肤,排气1U,针头勿消毒(硅的保护膜),否则易引起疼痛,使用频次勿超过6次。注射10个单位以内的胰岛素停留10秒钟,拔出;注射15单位以上的胰岛素停留20秒钟。未开封使用的胰岛素应保存于2-8°C,切勿冷冻,正在使用的胰岛素放于室温下,低于28°C,保存28天,避免日晒。

  5、糖尿病监测:

  血糖:每1-2周至少七次,三餐前,三餐后两小时及睡前一次。必要时加测3AM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每2-3个月1次。

  尿微量白蛋白:每3-6个月1次。

  感觉阈值测定:每6-12个月1次。

  体重:初诊必查,此后每3个月至少1次。

  尿常规/血压:初诊必查,此后即使正常,每3个月至少1次。

  血脂/血粘:每年至少1次,异常者3个月1次。

  肝功、肾功、心电图、眼底:根据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