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刀”(立体定向放疗)能替代手术吗?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通过小野、集束、单次大剂量照射,使肿瘤坏死,如一把“射线刀”,达到类似手术疗效;

  • 对不可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患者,SBRT 是一个好的选择;而对于可以手术的患者,要充分考虑手术风险,如果手术风险不高,专业界推荐将手术作为第一选择。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有哪些优势?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BRT, 也叫立体定向消融放疗, SABR),是一种新的放疗技术,通过小野(照射范围小,更精准)、集束(更聚焦)、单次大剂量照射,使肿瘤坏死,如同一把“射线刀”,达到类似手术的疗效。

“单次大剂量”照射,是相对常规照射来说的。目前肺癌标准的根治性放疗剂量为 60~66 Gy (Gy是放疗剂量的单位),每天照射一次,每次 2 Gy,分30~33 次完成。但是,当单次接受更高剂量照射时,射线的生物学效应会放大,“威力”更强。

举个例子,总剂量都是 60 Gy,如果做每次 10 Gy、共 6 次的立体定向放疗,相比每次 2 Gy、连续 30 次的常规放疗, 前者可以产生120 Gy 的生物学效应,是后者的 1.67 倍。

因此,立体导向放疗的优势是:

  • 定位更精准,对正常组织损伤更小;
  • 生物学效应更高,对肿瘤杀伤力更强、甚至可以媲美手术;
  • 照射次数减少、治疗时间缩短。

什么情况下用SBRT?能代替手术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主要应用于:

  • 早期肺癌,肺部“孤立”病灶(肿瘤小于 5 厘米,小于 3 厘米更佳)、没有其它部位转移,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
  • 肺癌的“寡转移”病灶,如脑转移(目前公认的是小于 3 个病灶,直径小于 3 厘米)、肝转移、肺转移等。

那么,早期肺癌能否用 SABR 代替手术呢?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1. 如果不能耐受手术,答案是肯定的。从临床研究看,SBRT 可以给这些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远远好于常规放疗。
  2. 如果可以手术,这个问题还没有一锤定音的答案。以往一些研究显示,SBRT 效果不亚于手术,但这些研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涵盖的患者比较少、观察时间比较短(多数研究只有3年)、研究中手术效果比较差(SBRT的“对手”太弱)等。因此,这些研究结果还不能对这个问题给出肯定的答案。

目前,对于无法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推荐用SBRT;对于可以手术的患者,仍然要首选手术,SBRT 还不能作为标准治疗

2017 年 6 月,美国专业学会发布了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放疗指南。指南指出,对于可以手术的早期患者,如果考虑做 SBRT,需要经过胸外科医生评估,最好是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

对于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1. 如果手术风险处于常规水平,不推荐用 SBRT 替代手术,原因在于,SBRT 的短期疗效比较确切,但远期(3 年以上)疗效尚不清楚。
  2. 如果手术风险高(比如无法耐受肺叶切除,但能耐受“小于肺叶”的切除,比如肺段切除或肺楔形切除),SBRT 可以替代手术。
  3. 如果不可手术,可以使用 SBRT,但是医生要谨慎兼顾安全性和有效性。

共同作者: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陈志勇医生 张嘉涛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