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营养不良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胃癌相关营养不良,不但会影响围手术期(决定手术至手术结束、基本康复的一段时间)患者的安全及恢复,削弱放化疗疗效,增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而且可以降低骨骼肌的质量和功能,增加术后并发症及院内感染的机会,同时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恶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营养不良还会限制胃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使得他们不得不选择一些非最优或者不是非常恰当的治疗方案。
可见,改善胃癌患者的营养状况非常必要。本文将带您来了解下,哪些胃癌患者需要接受营养支持。
Table of Contents
四类“不吃”患者需要营养支持
已经存在营养不良的、预计即将发生营养不良的、接受胃癌治疗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均需接受营养支持治疗。简单地说,可以总结为四个“不吃”。
- “不敢吃”的患者 例如,进食后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的患者,刚刚手术完已出院但饮食还未完全恢复正常的患者。
- “不想吃”的患者 例如,刚刚得知自己患癌,身心状态尚未调整好,出现焦虑、担心甚至抑郁的患者,胃癌晚期食欲受到影响的患者。
- “不能吃”的患者 例如,胃癌导致完全梗阻或出血的患者,刚刚手术完还未出院、胃肠功能尚未恢复的患者。
- “不让吃”的患者 例如,胃癌导致不全梗阻的患者,放化疗期间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的患者。
肥胖患者还需要营养支持吗?
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超重、肥胖人群逐渐增加。对于一个体重超标、营养过剩的患者而言,刚刚接受完胃癌手术,尚未排气(放屁),胃肠功能没有恢复,客观的营养指标并没有明显降低,也不存在营养不良或潜在营养不良,这种情况下是否也需要营养支持治疗呢?
答案是肯定的!这类患者也需要营养支持治疗。
是否需要营养支持,如何评估?
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营养支持,医生通常会考虑患者有无以下因素:摄入不足、体重丢失、抗肿瘤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术前营养支持适用于严重营养不良(体重丢失不低于 20%)和中度营养不良(体重丢失在 10%~19%)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适用于所有受益于术前营养支持的患者、所有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后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或者术后 1 周经口进食小于 60% 能量需求[以卧床患者 30kcal/(kg∙d),非卧床患者 35kcal/(kg∙d)计算]的患者。
营养支持并不被常规推荐用于所有的放疗和/或化疗患者。接受放疗和/或化疗的患者,在饮食、营养教育及口服营养素不能满足营养需要时,医生通常会考虑尽早经鼻置入空肠营养管或造瘘,以建立喂养管道。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呢?
2015 年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ESPEN)对营养不良提出了新诊断标准,符合下述 3 条中的任何 1 条,即可以诊断为营养不良:
- 体质指数不高于 18.5 kg/m体质指数的英文全称为 Body Mass Index,简称 BMI,是用体重(kg)除以身高 (m) 的平方得出的数字。
- 体重及年龄特异性 BMI 下降 与平时体重相比,任何时间的体重均下降不低于 10%,或 3 个月内体重下降不低于 5%;以及青年人 BMI 不高于 20 kg/m,不低于 70 岁的老人 BMI 不高于 22 kg/m。
- 体重下降及去脂体重指数降低 与平时体重相比,任何时间的体重均下降不少于 10%,或 3 个月内体重下降不少于 5%;以及女性去脂体重指数不高于 15,男性去脂体重指数不高于 17。去脂体重指数英文全称 fat free mass index,简称 FFMI,FFMI=(1- 脂肪率)×体重 (kg)/ 身高 (m) 的平方。
小结
已经存在营养不良的、预计即将发生营养不良的、接受胃癌治疗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均需接受营养支持治疗。简单地说,胃癌患者一旦出现“不敢吃”“ 不想吃”“ 不能吃”“ 不让吃” 等情况,均需接受营养支持治疗。具体到每位患者,请听从医生的专业意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邓鹏参与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