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中美新指南,我国更积极推荐靶向治疗

我们知道,临床指南是医生诊治的“准绳”。近期,我国和美国的权威专业机构都更新了肺癌的指南——我国的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和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总体上,两者比较一致,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这种差异有些是源于我国的国情、经济条件和政策法规限制,有些则是国内外专家学术观点不同。此外,我国指南加入了一些中国的研究数据和国产药物,也更适合我国患者。我国近年来在肺癌领域的研究和探索突飞猛进,与国外的差距已经显著缩小。一些专家和研究甚至引领了国际前沿方向。但我国的新药物比国外还少些。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靶向治疗,我国指南总体上做出了更积极的推荐。

1.我国指南建议,肺癌手术后发现 N1/N2 的患者,应该做 EGFR 基因突变检测,并可以考虑术后辅助靶向治疗。而美国指南没有作此推荐。

EGFR 全称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是目前靶向治疗的主要靶点之一,这类药物也称为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如吉非替尼(商品名如易瑞沙)、厄洛替尼(商品名如特罗凯)等。

N1 是指肿瘤侵犯了同侧的支气管周围淋巴结、肺内淋巴结或肺门淋巴结;N2 是指肿瘤侵犯了同侧的纵隔淋巴结或气管隆凸下淋巴结。

这一条推荐,主要基于两项研究的结果——CTONG1104(ADJUVANT)和 EVAN 研究。这两项研究都显示,对于这些患者,手术后吃靶向药比化疗效果更好。

2.我国指南建议,对于 EGFR 敏感突变阳性、有不小于 3 个脑转移灶的 NSCLC 患者,推荐靶向治疗

这是基于我国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主持的 BRAIN 研究结果。这项研究表明,对 EGFR 突变阳性的脑转移患者,使用埃克替尼(一种EGFR靶向药)比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效果更好。

除了上面主要的两点之外,在下述几个方面,我国与美国的指南也有差异。

3.对于二代基因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我国指南做了比较具体的建议。

近年来,多项研究采用 NGS 对患者做多基因检测,其中有一些目前就可以作为治疗靶点,还有可能发现目前未知的肺癌相关基因。用于 NGS 的标本可以是肿瘤组织、或外周血中游离的癌细胞 DNA。

但是,目前 NGS 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价格昂贵,市场不规范,检测效率和质量不能保证,没有足够丰富的靶向药物、导致检出突变也缺乏对策等,限制了 NGS 的大规模应用。

4.关于 EGFR 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我国指南强调使用标准方法,即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和super ARMS 方法;而美国指南并未提到。

但是,关于哪些基因需要常规检测,由于受目前临床可用的药物所限,我国指南只推荐了 3 种:EGFR 突变、ALK 融合分子、ROS-1 融合分子;而美国指南还多推荐了 BRAF、PD-L1 分子检测。

5.靶向治疗药物方面的中美差异

关于靶向治疗的新药物,我国指南对一些国外已上市、国内还没上市的药物做了介绍,但并没有做出推荐,例如 ALK 抑制剂艾乐替尼、色瑞替尼、布格替尼(brigatinib)等,以及免疫治疗药物纳武单抗(nivolumab,商品名 Opdivo、近期在我国上市,中文名称纳武利尤单抗)、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商品名 Keytruda,中文名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唑单抗(atezolizumab,商品名 Tecentriq)、伊匹木单抗(ipilimumab,商品名 Yervoy)、durvalumab(商品名 Imfinzi)等。

同时令人高兴的是,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一些药物被列入我国指南,例如一代 EGFR 靶向药埃克替尼。

此外,我国指南提到的阿帕替尼和安罗替尼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靶向治疗新药。

小结一下,关于肺癌靶向治疗,我国新指南整体上做了更积极的推荐,这主要基于几项在我国患者中的研究结果。

医学是一门时刻处于发展中的科学,新的研究证据的出现,时刻可能导致指南的改写。并且医生在为您诊疗的时候,并不是照搬指南,而是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因此,本文并不能代替医生的诊疗意见,关于您的具体病情,还请遵照医嘱。

关于中美指南其他更新要点、以及比较,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请点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