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及滤泡状腺癌。其手术后可进行放射核素131I治疗。131I是DTC术后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131I治疗包含两个层次:
一是采用131I清除DTC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简称131I清甲;
二是采用131I清除手术不能切除的DTC转移灶,简称131I清灶。
1、131I清甲的意义:
(1)利于通过血清Tg和131I全身显像监测疾病进展。
(2)131I清灶治疗的基础。
(3)清甲后的WBS、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CT融合显像等有助于对DTC进行再分期。
(4)可能治疗潜在的DTC病灶。
2、清甲治疗的适应证:
目前对术后131I清甲治疗的适应证尚存争议,主要问题集中于低危患者是否从中获益。结合ATA的推荐、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临床经验,建议对DTC术后患者进行实时评估,根据TNM分期,选择性实施131I清甲治疗。
总体来说,除所有癌灶均<1cm且无腺外浸润、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DTC外,均可考虑131I清甲治疗。妊娠期、哺乳期、计划短期内妊娠者和无法依从辐射防护指导者,禁忌进行131I清甲治疗。
3、131I清灶治疗:
对无法手术切除的摄碘性DTC转移灶,可选择性应用131I清灶治疗。首次131I清灶治疗应在131I清甲后至少3个月后进行。
清灶治疗6个月后,可进行疗效评估。如治疗有效,可重复清灶治疗,两次清灶治疗间宜相隔4-8个月。若清灶治疗后血清Tg仍持续升高,或影像学检查显示转移灶增大、增多,或PET-CT发现新增的高代谢病灶,则提示治疗无明显效果,应考虑终止131I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