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CAR-T 治疗过程是怎样的?患者及家属应如何配合医生接受治疗?
CAR-T 细胞治疗过程主要分成 4 步:
第一步:提取患者 T 细胞
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 60~100ml,100ml 约含有(2~3)×10个单个核细胞,经过体外分离、纯化 T 细胞。然后通过慢病毒转导等方式使得分离纯化的 T 细胞表达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即成为 CAR-T 细胞。
第二步:体外制备特殊的 CAR-T 细胞
经过培养得到扩增达到回输细胞数量;严格质控、严格无菌操作,保证制备的 CAR-T 细胞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
第三步:CAR-T 治疗前的预处理化疗
患者细胞治疗前接受适当的化疗,以减少体内肿瘤细胞数量,并达到“清淋”的程度。化疗将开始于抗 CD19 CAR-T 细胞回输前 5~10 天,进而保证在回输前的 1~2 天完成化疗。
第四步:CAR-T 细胞回输
采用剂量单次或分次输注,将制备好的 CAR-T 细胞回输给患者。回输结束后在规定的时间评估点进行检查,评估疗效及毒副反应。
由于 CAR-T 细胞治疗会导致细胞因子风暴及神经毒性等毒副反应,可能危及生命。为尽量减少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在 CAR-T 细胞治疗前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熟知 CAR-T 疗法相关知识及所发生的毒副反应,CAR-T 细胞输注后因为需要频繁采血等检查以监测毒副反应程度,所以在这点上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充分理解及积极配合。
CAR-T 细胞输注后,很多患者会出现持续高热、腹泻等症状,除护士的常规护理外,还需要患者家属的细致照护。并且,由于细胞因子风暴及神经毒性的早期症状和体征更容易被这些最了解患者的家属所识别,也需要家属在患者 CAR-T 治疗过程中能够全日陪护。出现任何新的症状,如气短、腹痛、头痛、视力改变和/或情绪变化,都应在第一时间内通知医务人员。
CAR-T 治疗前,为何要进行预处理化疗?有哪些常用预处理方案?
目前接受 CAR-T 细胞治疗的患者往往为晚期肿瘤患者,肿瘤负荷较高,可以通过预处理化疗减轻肿瘤负荷;另一方面可通过预处理化疗达到 “清淋“的目的,也就是清除病人在体内的淋巴细胞,以促进回输的 CAR-T 细胞能在患者体内有效扩增和存续。
目前普遍采用 FC 方案(氟达拉滨 25~30 mg/m;环磷酰胺250~ 300 mg/m,静脉输注连用 3 d)作为预处理方案。
很多患者经过长期化放疗,骨髓功能差,CAR-T 疗法如何确保采集足够的细胞?
大多数中心采用外周血单核细胞(mononuclearcell, MNC)单采技术以确保能够采集到足够的免疫细胞,但需要患者满足外周血小板计数 ≥50×10 /L 和外周血管情况良好等条件。对于血小板偏低不能进行单采收集细胞的患者,在我们中心(上海市同济医院血液科)会通过外周血采血 50~100ml 制备 CAR-T 细胞(制备流程获得专利),制备细胞数可达 1~10×10/kg,足以满足目前治疗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的 CAR-T 细胞数量。
CAR-T 治疗周期要多长?是否需要长期维持?治疗期间要一直住院吗?
CAR-T 细胞治疗周期往往需要一个月左右。
在 FC 方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预处理化疗结束后 1~2 天内回输 CAR-T 细胞,可 1 次回输,也可为减轻毒副反应分 2~3 次回输。细胞输注往往在 15~30 分钟结束,之后则观察和监测疗效和毒副反应。由于 CAR-T 细胞治疗所致的毒副反应常在细胞输注后一周内开始出现,1~2 周内达到最高峰。因此,在此期间需要患者住院观察,以便出现毒副反应后能得到医护人员的及时处理和专业治疗。
CAR-T 的回输治疗是需要多次吗?是否需要定期用丙种球蛋白?
目前针对同一靶点的 CAR-T 细胞疗法往往只需一次的回输治疗。针对 B 细胞肿瘤抗原 CD19 的 CAR-T 细胞治疗往往会造成 On target/ off tumor 效应,即 B 细胞耗竭,从而导致低免疫球蛋白血症,需要通过定期输注丙种球蛋白来补充(通常 2~3 月输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