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如何应对?

对于内分泌治疗这种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有研究显示,患者长期坚持治疗的情况不容乐观。导致无法坚持治疗的原因除了患者对手术后长期药物治疗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更重要的是药物不良反应引起不适。内分泌治疗的药物不同,副作用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骨、关节肌肉、妇科和心血管系统等方面。

骨不良反应

哪些人易发生骨质疏松?

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增加骨折风险,正常绝经后女性发生自然骨折的风险是男性的 2 倍。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许多影响骨健康的因素,包括进入绝经状态、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化疗、卵巢切除或应用药物抑制卵巢功能人工诱导至绝经后状态等。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包括以下:

  • 大于 65 岁;
  • 60~64 岁女性,有骨质疏松家族史,体重 <70kg,既往有非外伤性骨折史或其他危险因素;
  • 处于绝经后,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
  • 接受治疗(如化疗)导致过早绝经。

与无肿瘤女性相比,乳腺癌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增加 31%。内分泌治疗的两类主要药物对骨健康的影响不一,他莫昔芬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所以对骨骼具有保护作用,而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等)则可使骨质疏松以及骨折的发生率升高。

如何应对骨质疏松?

为减轻骨质疏松、骨质丢失,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通常要常规服用钙剂和维生素 D,增加体育锻炼,预防跌倒,减少烟草、咖啡因的摄入,并且要定期接受骨密度检测。对于上述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患者,建议筛查骨密度。2011 年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中推荐,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者每 6 个月进行 1 次骨密度检测,如果 T 评分<-2.5 分,推荐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如果 T 评分为 -1.0~-2.5 分,则可考虑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如果 T 评分 >-1.0 分,不推荐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T 评分 ≤-1.0 分时常规服用维生素 D 和钙剂。

如果乳腺癌患者出现了严重的骨质疏松,常使用双膦酸盐。近几年涌现的新药地诺单抗,也能够明显改善骨密度。

关节肌肉症状

哪些人易出现关节肌肉症状?

更年期常见的骨关节、肌肉症状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者,关节疼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应用他莫昔芬者。有研究报告,在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骨关节和肌肉疼痛的发生率最高可达到 60%,停药的比例可达到 20%。也有部分患者随着用药时间延长,疼痛症状减轻。

如何应对?

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开始前和治疗中,医生通常会评估骨和关节肌肉的症状,排除骨转移、骨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等引起的疼痛。

对于芳香化酶抑制剂引起的疼痛,轻者可补充维生素 D 和钙剂,并进行适当体育锻炼;疼痛明显者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医生也可能会考虑给予 3~4 周的“药物假期”,即停药一段时间。此外,由于 3 个常用的芳香化酶抑制剂作用机制不完全相同,医生也可能会考虑换用其他内分泌药物。

妇科不良反应

由于他莫昔芬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潮热、阴道出血、子宫内膜增厚、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是可能出现子宫内膜癌,但发生率较低,约 0.3% 左右。

长期应用他莫昔芬者,医生会建议定期做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必要时对增厚的子宫内膜进行处理。

芳香化酶抑制剂与他莫昔芬相反,上述妇科问题的发生率较低,通常伴随的是阴道干燥、性欲减低。对此,可考虑针灸治疗或调整生活方式。如果症状严重,医生可能会采用药物治疗,给予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文拉法辛、可乐定等,减轻潮热症状,也可能考虑选择植物类药物,如黑升麻异丙醇萃取物,起到减轻绝经期症状的作用。

心血管不良反应

研究显示,他莫昔芬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坏胆固醇”,简称LDL-C)和总胆固醇水平,但会增加卒中和静脉血栓的风险。芳香化酶抑制剂对血脂和心血管心痛的影响仍存在争议。ATAC 研究中,使用阿那曲唑者与使用他莫昔芬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相近,但使用阿那曲唑者发生脑血管意外事件的比例低于使用他莫昔芬者。BIG 1-98 研究中,使用来曲唑者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是使用他莫昔芬者的 2 倍,但血栓发生率低,心脏事件发生率相近。

目前建议,内分泌治疗期间要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出现异常时即就诊心血管专业医生予以处理。

内分泌治疗是个长期过程,这就使得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常不是一过性的,需要积极采取防治措施进行科学管理。减少或避免由于不良反应导致的提早停药或是拒绝治疗,才能保证内分泌治疗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