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息化疗——晚期肺癌的理性之选

肺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加之大多数人缺乏定期高质量体检,多数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至晚期,常伴有如肝、骨、脑等部位的远处转移。此时,很多人如坠深渊。

72 岁的苏阿姨似乎跟别的患者不太一样,面对“晚期肺癌”这纸“判决书”,她显得冷静平和。“我相信医生”,她笑呵呵地说。

其实,老人的病情不容乐观。她入院时的诊断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已经发生了脑转移和骨转移,丧失了手术治愈的希望。

苏阿姨乐观而理智,她没有放弃治疗,也没有苛求治愈,而是积极配合医生,接受了规律的姑息化疗——合理规避风险,改善现有症状,减少一些痛苦。

那么,什么是“姑息化疗”呢?

什么是姑息化疗?

我们知道,手术、化疗、放疗是治疗肺癌的三大主要手段。手术、放疗用于局部治疗,化疗则是全身治疗,通过药物杀灭肿瘤细胞。早期肺癌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晚期肺癌则常用化疗。

依据作用和性质,化疗可以分为根治性化疗、姑息化疗、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研究性化疗。有些肿瘤仅通过化疗就可能治愈,此为根治性化疗,如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些肿瘤(例如晚期肺癌)不能通过化疗治愈,但化疗有助于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适当延长寿命,这就是姑息化疗。

什么情况下考虑姑息化疗?

根据我国的肺癌诊疗指南,IV 期(即晚期)无驱动基因的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姑息化疗是基本首选策略;有驱动基因的晚期 NSCLC 患者,可以选择服用靶向药物,但靶向治疗耐药后,如果不再有可靶向的基因突变,姑息化疗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选择。

而如苏阿姨这样的广泛期 SCLC 患者,尽管化疗的目标是根治肿瘤,但实际上大多数患者仅能延长生活时间,所以仍属于姑息化疗。

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在杀灭肿瘤的同时,也会对身体带来一定损伤。因此,医生在决定实施姑息化疗之前,会先评估患者的体能状态,判断能否耐受化疗。常用的一种工具就是 PS(performance status,体能状况)评分。

PS 评分较差的患者,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活仅能部分自理,日间一半以上时间需要卧床或坐轮椅;另一种则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肿瘤本身所致,另一种则为肿瘤之外的其他原因所致。如果是前者,选择姑息化疗时就要更加谨慎,医生通常会采用减量或单一用药方案;如果是后者,经过相应治疗后,可以选择合适的姑息化疗方案。

相关阅读:

延伸阅读:

什么是辅助化疗?

辅助化疗是在实施局部治疗方法(手术、放疗等)后,为了尽可能降低复发风险而实施的化疗。

相关阅读:

什么是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实施局部治疗方法前化疗,目的是使肿块趋于缩小、稳定,有助于后续治疗。

相关阅读:

共同作者: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孙月丽医生 李祥梦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