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穿刺活检是目前常用的肺癌诊断手段,主要包括经皮针吸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FNA)和组织切割活检法。在诊断准确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 两种方法不相上下;但后者能得到更多组织标本,以便后续的病理和基因检测。
坊间传言,一针穿进去,肺癌病灶的包膜被刺破了,可能会“带出”癌细胞、并造成转移,这是真的吗?本篇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
“穿刺造成肺癌转移”,在专业界称为“穿刺孔转移(port -site metastasis,PSM)”,也叫做“针道肿瘤种植转移”。这种风险不是完全没有,既往的研究证实这种概率低于千分之几,属于极低概率的罕见事件。其实,即便没有穿刺,肿瘤细胞也会脱落,之所以没有“落地生根”,是因为一来我们的免疫系统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二是环境不适合。
另外,为了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目前肺穿刺活检的操作工具也在不断改进中。像以往的穿刺针,取到组织标本后,针管外周会黏附少量肿瘤组织,并沿路与正常组织接触,类似一根笔芯进出。而如今针芯的外层都带有保护套管,在切取肿瘤组织后,套管将肿瘤组织封闭在针芯内,极大减少了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接触的机会。
活检枪更是把这种风险大大降低。它类似一个鲨鱼整齐的血盆大口,把组织整齐利索地咬下来。这种方式更安全、穿刺孔转移的可能也大大降低。
总之,穿刺造成肺癌转移是极低概率事件,您大可不必担心。
共同审核: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王震副主任医师 黎琳琳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