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段食管癌(cervical esophageal carcinoma,CEC)发生于环状软骨下缘和胸骨上切迹之间,也就是食管未进入胸腔的部分。
颈段食管癌发病率低,占所有食管癌的2%~10%。主要是鳞癌。发病时多已经到了局部晚期,吞咽困难症状较重。由于病灶紧靠喉头、气管和甲状腺等重要器官,手术难度和创伤都很大。目前推荐做根治性放化疗,作为 CEC 的标准治疗模式,能保留器官功能。从剂量学和器官保护方面考虑,调强放疗的效果优于三维适形放疗。
要了解更多调强放疗等放疗技术,可阅读下列文章:
本文我们通过一个典型病例来说明,面对颈段食管癌,医生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方先生,47 岁。2017 年 4 月出现咽部疼痛、食欲下降。自行服药一个月左右,症状没有缓解,还出现间断性吞咽困难,疼痛加重,进食粗质食物时更明显,需要喝水才能帮助下咽。
偶然间,他摸到左侧颈部有肿块,质地坚韧、偏硬,没有压痛,活动度不大。观察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肿块增大,约 4x4cm,且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最高 38.5℃。方先生在 2017 年 5 月到医院就诊。
目录
诊断过程
胃镜检查提示:距门齿 16cm 处,食管黏膜呈现不规则增生,表面充血糜烂,弹性差,胃镜无法通过。医生在内镜下取了活检送病理检查。
病理报告提示:食管颈段高分化鳞癌。
在医生的建议下,方先生完善了一系列检查。
颈部 CT 提示:颈段食管管壁增厚,局部可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大小约为 35x30mm。
增强 CT 扫描提示:食管外膜模糊,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肿块压迫前方气管明显变形,并突向气管腔内。左侧锁骨上区可见肿大的淋巴结,较大的约 16x10mm;右侧锁骨上区及双侧颈动脉鞘旁,发现多发的小淋巴结,均小于 10mm。
上消化道造影提示:颈段食管可见一处不规则充盈缺损,黏膜紊乱、破坏,内见龛影(即破损病变部位凹下去一块,钡剂填充后呈现异常的凸起,就像佛龛一样)。病变范围约长 6.5cm。钡剂通过时略受阻。
胸部 CT 和腹部超声都未见异常,说明病变没有侵犯胸段食管,也没有发生肝、肺转移。
结合上述检查结果,医生作出诊断:颈段食管高分化鳞癌,临床 III 期,已经侵犯气管、甲状腺等;左侧 III、IV、Vb,双侧 VIb 区淋巴结转移。颈部淋巴结(如下图)分为 10 个区域,其中,III、IV、Vb 大致处于颈中下部的后侧, VIb 区大致是气管后、食管旁的淋巴结。
治疗方案制定
诊断后,多学科小组对方先生的病例进行了讨论,并将结果告知他和家属。
医生说:
您的食管癌病变位于颈段,侵犯气管后壁及甲状腺,伴颈部多发转移淋巴结,属于局部晚期病变。
病变侵犯气管后壁,意味着完整手术切除难度大,外科没有把握进行根治性切除,推荐根治性放化疗。
不过,放疗会导致气管反应较重,可能存在颈部组织水肿、窒息、出血等风险,还可能出现乏力、恶心呕吐、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皮炎等不良反应,短暂造成经口进食更困难,加重营养不良。而营养状态差可能导致治疗中断。因此,建议先在内镜辅助下置入鼻饲胃管,通过肠内营养来进行营养支持。
方先生和家属听从医生的意见,同意接受放化疗以及置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经过抗炎、营养等支持治疗后,他的体温恢复,一般情况好转,开始按计划治疗。
治疗过程
2017 年 6 月,方先生开始进行根治性放疗,一共要做 33 次,持续 6 周半。周一至周五每天放疗 1 次,周六、周日休息。
放疗过程中,还要完成 2 周期的顺铂单药同步化疗(第 1 天输注 80mg/m的剂量,21 天为一个周期,即 3 周一次的方案)。
方先生每周还要复查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监测放化疗的不良反应。
在完成第 1 周期的同步化疗及 15 次放疗后,他自觉颈部肿块缩小了,吞咽困难较之前缓解。
放疗 20 次后复查 CT,发现病变缩小明显,于是医生为他修改了治疗计划,缩小了放疗范围,以减轻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放化疗结束后,方先生的颈段食管病变及颈部淋巴结均明显缩小,进食较之前明显通畅,没有吞咽疼痛、发热等不适。
他听从医生的嘱咐,坚持定期复查(每 3 个月一次),随访至今均无复发征象。
小结
通过方先生的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 CEC 的诊疗思路:
首先通过胃镜明确病变位置,并获取病理诊断。然后,完善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明确病变长度及狭窄程度;完善颈胸部 CT,明确局部病变侵犯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完善腹部检查,明确远处转移状态。
明确分期后,要评估手术的可能性。局限在黏膜内的 CEC,可以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其他分期的 CEC 因位置高、周围结构复杂、切除病变后无足够的正常食管进行吻合等,而无法手术。目前临床推荐,局部晚期 CEC 进行根治性放化疗,5 年生存率约为 25%~55%。治疗过程中,要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并及时对症处理,尽可能减少正常组织损伤。
免责声明:
肿瘤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极为复杂,治疗要充分考虑个体化差异,该病例并不能代表“相似患者”的治疗决策。关于您具体的治疗方案,请听取主管医生的专业意见。
共同作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张扬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