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放疗会给身体造成哪些影响?

放疗是癌症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常规放疗会引起一定的副作用,如虚弱、乏力、头晕、头痛、厌食等,还可引起一定程度的皮肤反应。

放射线对组织器官的损伤与以下因素有关:

  • 组织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损伤程度):一般与细胞的增殖能力成正比,即繁殖能力越强的组织越敏感。
    • 淋巴组织、骨髓、睾丸、卵巢、小肠上皮等对放射线最敏感,最容易受损害;
    • 其次是皮肤上皮、角膜、口鼻腔、晶体、胃和膀胱上皮等;
    • 最不敏感的组织是肌肉、骨和神经组织。
  • 组织受照射面积及单次照射剂量:受照射的面积越大、剂量越高,对组织造成的损伤也越大。
  • 患者的一般状况:患者有无并发的疾病,如恶病质、感染性疾病、心肺血管疾病等,都影响其对射线反应的程度。
  • 年龄也是一个因素,青少年较成年人敏感,但到老年敏感性又增加。

传统的前列腺放疗,是将放射线照射于盆腔,除了杀死前列腺癌细胞,还会波及到邻近的器官,如直肠、膀胱等,引起排尿、排便等问题。

但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取得了 2 个重要进展:

  • 直线加速器的出现和适形技术:包括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都是目前前列腺癌放疗中最主流的技术,可以使大剂量放射线到达盆腔的同时,又减少了对直肠前壁、前列腺尿道部、股骨头和膀胱颈等正常组织的损伤,即实现了精确打击的目的;

  • 应用图像引导技术:在前列腺内植入放射性物质的过程中,应用图像引导技术,克服了原先植入技术的盲目性,最大限度的在提高前列腺放疗剂量的同时,又能保护周围正常组织。从而提高肿瘤控制率,并减少副作用。

目前放疗技术的进步,对局限性前列腺癌能达到根治,而且其创伤比起手术相对要小,所以,这些新的放疗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放疗引起的副反应与单次剂量、总剂量、放疗方案以及照射体积有关。常规放疗引起的并发症较多,但目前多采用适形放疗或调强适形放疗,副反应发生率降低很多。

外放疗的常见并发症

外放疗(即体外照射)的急性期常见毒副作用包括:尿频、尿急、夜尿增多、血尿、腹泻、下坠感、里急后重、便血、肛周皮肤糜烂等,一般放疗结束数周后上述症状会逐渐消失,是可逆的。晚期毒副作用最明显的是直肠出血,但严重影响生活、需要外科治疗的便血发生率不足 1%。

其它可能的并发症,如出血性膀胱炎也会发生,但经过保守治疗病情可得到改善。最新的回顾性研究证实,前列腺癌放疗会增加患者患直肠癌和膀胱癌的风险:与根治术相比,直肠癌的发病风险约提高 1.7 倍;与健康人群相比膀胱癌的患病风险约提高 2.34 倍。

近距离照射的常见并发症

近距离照射(即体内照射)的并发症包括短期和长期并发症。通常将 1 年内发生的并发症定义为短期并发症,而 1 年以后发生的为长期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主要涉及尿路、直肠和性功能等方面。

短期并发症包括尿频、尿急、尿线细或轻度疼痛,这些症状可持续 2~6 周,对症治疗可缓解,偶尔需要放置导管。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及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以及直肠炎(轻度便血、肠溃疡甚至前列腺直肠瘘)等。

长期并发症以慢性尿潴留、尿道狭窄、尿失禁(尿失禁发生率不足 1%)较为常见。 

那么,近距离照射治疗后应注意些什么呢?

1. 不要搬重物或激烈运动

治疗后 3~4 天,不要搬重物或激烈运动。这是因为激烈运动可引起膀胱出血,尽管一般对身体没有明显影响,但最好出血停止后再进行锻炼。

2. 不要骑自行车或其他对前列腺造成压迫的活动

治疗后 6 个月,不要进行任何可能对前列腺产生压力的活动,例如骑自行车、骑马和骑摩托车等。这是因为粒子植入针会引起前列腺周围血管的损伤,反复多次的震动可引起前列腺肿胀和损伤。

3. 短期内不要与儿童和孕妇接触

治疗后 2 个月应避免与儿童和孕妇接触。但对其他人影响不大,例如简单拥抱、一起进餐等,因为粒子衰变很快,能量非常低,植入又非常精准,几乎所有的能量均可被前列腺吸收。

4. 性生活使用安全套

治疗后任何时间均可进行性生活,目前推荐使用安全套,因为精液没有放射性,如果精液中带血对性伙伴也没有任何影响。粒子进入阴道的概率微乎其微,因为衰变很快,因此没有什么危险。

5. 口服抗菌素预防感染

治疗后一般需要口服抗菌素 1 周。虽然粒子植入一般不会引起严重感染,然而毕竟是手术操作,偶尔情况下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尿道感染或前列腺炎,因此需要抗炎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