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对随访病情的相关检查应该并不陌生。大部分为血液检查,但也包括其他检查。两项针对尿液的简单检查有助于评估是否存在肾脏疾病和严重高血糖。
目录
肾脏疾病检查
约 1/3 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肾脏问题。尽早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并联合某些药物治疗可能让肾脏保持正常功能。
为了检查相关问题,医生可进行一项被称作微量白蛋白尿检查的尿液检查以测定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当少量白蛋白(血液中的主要蛋白质)渗入尿液时,就会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若不及时治疗蛋白质渗漏,肾脏可能受损并最终导致肾衰竭。
一旦被诊断为 2 型糖尿病,就应每年接受此项检查。因为高血糖通常在发现患病前就已存在多年。
对于 1 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在被确诊 5 年后才需接受此项检查。
阳性结果的含义
若检查结果为阳性,表明肾脏将蛋白质泄漏至尿液中。即使感觉正常且无任何症状,此迹象也提示肾功能存在异常。医生会建议采用药物治疗或改变生活方式,以帮助控制以下问题。
- 肾损伤。可开始服用药物以防止进一步肾损伤。若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极高,医生可能建议接受另一项检查,此检查要求持续 24 小时收集标本(尿液),以便更好地了解肾脏的损伤程度,并观察其功能。
- 高血糖。研究表明,严格控制血糖可改善肾脏损伤,因此医生可能建议接受更积极的治疗。
- 高血压。降低血压可降低糖尿病相关肾损伤的发生风险。每次就诊时均应测量血压。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的推荐血压为低于 130/80mmHg。
- 高胆固醇。随着时间推移,微量白蛋白尿可能导致心脏病风险升高,医生将与患者合作将胆固醇和其他血脂水平均维持在健康范围内。
- 其他。可能增加肾脏疾病风险的因素还包括超重、肥胖及吸烟。
高血糖检查
对于 1 型糖尿病患者,医生可能要求检查尿液中是否存在酮体。当缺乏足够的胰岛素时,身体会分解脂肪生成酮体,为细胞提供能量。酮体若生成过多则具有毒性。过多酮体可导致危及生命的紧急事件——酮症酸中毒。
如何进行检查?
医生可检查酮体水平,患者也可在家采用非处方工具包进行检查。只需将试纸浸入尿液。试纸会改变颜色,可将其与图表进行比较,以查看颜色所代表的读数的含义。
应何时进行检查?
1 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能需检查尿液中是否有酮体。
- 感到不适(罹患感冒、流感或其他疾病)并伴有恶心或呕吐。
- 处于妊娠期。
- 血糖水平超过 300mg/dl。
- 有高血糖的症状,包括极度口渴或疲倦、潮热或意识模糊,或呼吸呈水果气味。
- 医生告知需进行检查。
对于 2 型糖尿病患者,即使正在应用胰岛素,生成过多酮体的风险也仍然较低,但在罹患严重疾病时风险升高。医生可能告知在出现下列情况时进行尿液检查。
- 罹患感冒、流感或其他疾病,或有不明原因的恶心或呕吐。
- 血糖水平超过 300mg/dl,并在一天内持续升高。
就诊时机
尿液酮体检查的结果应始终为阴性。若为阳性,应立即向医生报告阳性结果。若血糖持续升高,或有胃痛、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呼吸为甜味、多尿的情况,也应立即告知医生。
医生可能要求:
- 增加水和液体的摄入量,以降低酮体水平,并保持体内水分充足。
- 继续检查血糖。若血糖处于高水平,可能需给自己注射少量速效胰岛素。
- 前往当地医院的急诊室,可于急诊室接受静脉输液和胰岛素治疗。
如何记录检查结果?
应详细记录自己曾接受的任何尿液或酮体检查结果,这有助于发现问题。每次就诊时均应携带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