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手术后,这些事项要注意

正所谓“三分医疗,七分护理”,乳腺癌术后要实现快速康复,术后护理和康复也至关重要。

采取恰当体位

乳腺癌手术多采用全身麻醉。麻醉未完全清醒或仍有恶心感时,应采用平卧位并将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此后,除有特殊体位要求者,例如利用背部组织进行乳房再造者可能需要背部受压一段时间以利于皮瓣贴合,其他患者可以采取任何自觉舒适的体位,但要避免手术侧受压,以免加重上肢水肿,也避免引流管受压导致引流不畅。

如果一般情况较好,可以早期下床活动,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下床活动时,多半卧起来或者坐起,以利于呼吸、咳痰和引流。

术后密切观察

为保证全麻恢复过程中的安全,手术当天一般要接受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以及时发现麻醉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命征异常。如果监护仪报警,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查看处理。

除部分行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患者外,许多患者需要放置引流管。通常术后 2~3 天时引流液可能稍多,此后会逐渐减少,颜色也由暗红色、淡红色逐渐向黄色转变。在 24 小时引流液小于 20 毫升时,医生可能会考虑拔除引流管。但是,如果引流瓶内突然出现大量鲜红色引流液或血凝块,和(或)手术区域肿胀、血液浸湿敷料、脸色苍白、心慌冷汗等,要高度警惕突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如果引流液变得浑浊不清亮,伴有局部疼痛、发热等,医生会考虑是否发生局部感染。如果引流液长期量多不减少,医生会考虑淋巴漏的可能性,并根据引流量给予相应处理。

除此之外,伤口敷料是否干爽、体温是否正常、肢体是否肿胀、大小便是否正常等,都是术后需要观察的内容。一些特殊手术,还有需要特别观察的内容,例如,保留乳头乳晕的一些手术后要观察乳头乳晕区的皮肤颜色、是否结痂坏死等,自体组织乳房再造术后需要通过皮肤色泽来观察其存活情况。

细致入微的观察可早期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防严重后果。

合理膳食

虽然手术后加强营养有利于康复,但所谓的加强营养并非是指“大鱼大肉”,而是提倡均衡膳食。对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由于麻醉和镇痛药物作用,可能会有恶心感,所以手术当天一般不提倡进食。术后第 1 天开始,如无特殊不适,即可恢复正常饮食。一般来讲,适当补充蛋白质有利于促进组织生长和伤口愈合,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利于避免或减轻卧床及活动减少引起的便秘。

早期康复训练

手术当天患者多为卧床休息,随后就可以开始在保持肩关节不动的情况下进行手指抓握、手腕旋转和前臂屈伸活动,可在家属协助下活动下肢或请家属按摩下肢,以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引流管拔除前,上肢功能锻炼以前臂和手为主。腋窝皮瓣贴合牢固、拔除引流管后,也应尽早进行肩关节训练,逐渐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尤其是要强化上举、外展功能的锻炼,使患侧上肢尽量恢复到术前的功能状态。

强化心理护理

术后的心理康复往往被忽略。不管是保乳手术还是乳房切除术,都可能会给女性美造成一定缺陷,此时家属等需鼓励患者接受这样的不完美。另一方面,患者可能也会有手术是否彻底、是否有转移、会不会复发等方面的焦虑,医生会在适当时候告知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术后病理结果,以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

控制伴随疾病

乳腺癌患者以中老年居多,这一人群伴发全身疾病的几率较高,对伴发疾病的良好控制对于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高血糖将严重影响伤口愈合,所以糖尿病患者术后要控制好血糖水平。对高血压、冠心病等也应积极处理。

正确选择义乳

对于全乳切除的患者,可以通过乳房再造或佩戴义乳的方式来弥补女性美的缺陷。乳房再造的选择需根据自身情况,与医生沟通交流。如果选择佩戴义乳,拆线后即可着手选择。义乳的作用一方面是恢复穿衣后的对称外观,另一方面是与对侧配重,以防斜肩、脊柱侧弯等畸形发生,所以合适的形状与重量是义乳选择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

乳腺癌术后的护理涉及多个方面,看似简单,但需要细致入微,患者需要与医生、护士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