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晚期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发病率占美国男性肿瘤第一位,死亡率占男性肿瘤第二位。近些年随着环境、饮食结构等的变化,中国人前列腺癌发病率已经跃居泌尿系统肿瘤第一位,而且在以每年10%的速度攀升。
  前列腺位于人体的盆腔,围绕起始部尿道,是男性生殖器官。前列腺的正常发育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及进展都依赖于人体雄激素,可以比作癌细胞的“粮食”,所以通过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去除绝大部分雄激素,使得前列腺癌组织萎缩,癌细胞发生凋亡,通俗地讲就是把癌细胞“饿死”,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这种剥除雄激素的治疗方法初期有良好疗效,标志病情发展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也就是PSA,会大幅度下降,病情处于很稳定的状态。
  但好景不长,经过18至24 个月,前列腺癌多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也就是说,原来效果很好的雄激素阻断治疗无效了,肿瘤重新开始进展,PSA上升,骨转移或者其他部位的转移加重,病人十分恐慌。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去势抵抗性变化呢?科学研究表明前列腺癌去势抵抗性转化及远处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多种学说争鸣,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相互作用,例如: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雄激素受体表达上调;局部前列腺癌组织内肿瘤细胞自行合成雄激素;雄激素以外的配体如生长因子或细胞因子独立激活雄激素受体;雄激素协同调节因子表达的变化;雄激素受体分解为不依赖雄激素的活性状态的异构体;前列腺癌组织内间质成分与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的改变;神经内分泌性细胞的存在,凋亡机制的改变,前列腺癌细胞间质性转变以及肿瘤干细胞的存在等。
  目前针对对晚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以多烯紫杉醇化疗为主的化疗,近年又出现了新型药物阿比特龙,也是为了彻底去除人体内肾上腺来源的或者肿瘤细胞自身合成的雄激素;此外还有树突状细胞等靶向治疗药物等;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