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糖尿病,血糖达标还不够?

  一、中国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超半数

  调查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攀升。  

  图1. 1980-2013年中国糖尿病发病率

  其中,59.7%的糖尿病患者超重或肥胖;伴高血压和/或高血脂的患者中,超重、肥胖人数比例更高(66.9% vs. 47.5%,p<0.001)。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指出,相较于白种人,中国肥胖程度较轻,而体脂分布趋向与腹腔内积聚,更易形成腹型肥胖。(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定义全身性肥胖:BMI≥28kg/m2;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二、糖尿病因肥胖而起,因肥胖而终

  2013年JAMA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随着BMI增加,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相应增加。  

  图2. 肥胖与糖尿病患病率呈正相关

  另外,腰围的增加与胰岛素抵抗显著相关;而一项对3381名中国老年人群的调查发现,腹型肥胖人群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腹型肥胖人群。然而不仅仅是影响发病率,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也更难达标。

  三、多项研究表明:控制体重对血糖达标有益

  分析表明,减少5kg体重所带来的益处可以和任何一种FDA批准的口服降糖药物相媲美。  

  图3. 对10项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分析

  Joslin糖尿病中心发起的为期12周的多学科项目WhyWAIT表明,与传统的以HbA1c为目标相比,以体重控制为管理目标更能控制患者血糖、减少医疗费用、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表1. 两种糖尿病管理模型的对比

  2013年CDS发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肥胖与2型糖尿病发病及心血管病变发生风险增加显著相关,2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策略应包括控制体重;2016年AACE糖尿病管理指南也建议以并发症为中心管理超重/肥胖患者。  

  图4. 2016 AACE指南建议的管理步骤

  四、控制体重的几种方式

  1、生活方式知易行难

  研究显示,强化生活方式可以显著改善呼吸睡眠暂停,缓解糖尿病及降低疾病活动,饮食和运动是基础的减重手段,但大部分患者难以坚持。

  2、药物治疗兼顾安全性和有效性  

  表2. 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常用口服药降糖和减重的疗效

  (1)二甲双胍

  2013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二甲双胍有效降低HbA1c,不增加体重和糖尿病风险。荟萃分析也显示,与单纯使用胰岛素相比,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能更显著降糖、减轻体重、节约胰岛素剂量。中国专家共识也建议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用:两者联用可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和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减少胰岛素治疗引起的体重增加。

  (2)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MARCH研究对比了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控制体重的效果,在治疗24周和48周后,两组体重减轻有显著差异,阿卡波糖效果优于二甲双胍。  

  图5. 阿卡波糖减重效果优于二甲双胍

  其他研究也同样显示,阿卡波糖100mg可显著降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

  (3)GLP-1受体激动剂

  该类药物通过作用于大脑,促进饱感,降低食欲,加快能量消耗,减少脂肪合成;还可通过迷走神经通路作用于胃,减缓胃排空。长期临床实际应用研究显示,利拉鲁肽高效“控”糖同时还能降低体重、缩减腰围。  

  图6. 使用利拉鲁肽2年的结果

  (4)SGLT2抑制剂

  一项随机、双盲、为期24周的对照研究显示,SGLT2抑制剂初始单药可有效降糖、有效减重。2016年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新增了有关肥胖的章节,其中关于肥胖的药物管理可使用的药物中,首推奥利司他。有研究1年的结果显示,奥利司他联合二甲双胍相比二甲双胍单独使用更能降低患者体质、HbA1c和FBG,具有很好的协同降糖效果。  

  表3. 奥利司他+二甲双胍对比安慰剂+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和体重效果

  3、减肥手术严格把握适应证

  2016 AACE/ACE《肥胖患者综合管理临床实践指南》建议,生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的患者及BMI在30kg/m2 – 34.9kg/m2合并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在个人有意愿的前提下,都可考虑减肥手术。STAMPED研究对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强化药物治疗、强化药物治疗+减肥手术,结果显示手术有效降糖减重。

  总结

  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肥胖与糖尿病相互影响,关系密切。治疗糖尿病,血糖达标的同时,控制体重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