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肝癌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谈癌色变,总觉得“癌症猛于虎”,得知自己罹患癌症,潜意识认为生命被判了“死刑”——缓期执行,从而陷入巨大的心理阴霾。

在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中,肝癌较常见。我国是肝癌大国,每年肝癌约有新发病例 39 万,发病率居于国内第 5 位,死亡率居于第 2 位。

很多患者因不良情绪,对疾病的认知及治疗出现抵触心理,拒绝配合医生治疗,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或出现极度悲观心理,大大降低治疗效果。因此,对癌症患者进行一些适当的心理疏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临床上,可以通过自评焦虑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自评抑郁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等测评工具来较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疾病心理,然后根据所得评分和肝癌分期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

肝癌早期的心理照护

定期体检突然发现异常,或因肝区不适、疼痛、消瘦等检查发现肝占位,结合患者乙肝病史、甲胎蛋白 (alpha fetoprotein, AFP) 或糖类抗原 199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 CA 199) 异常升高,这些指征都提示原发性肝癌的可能。

这时,患者普遍会出现怀疑心理。如果一旦被确诊,则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悲观心理。

因此,对于早期患者,我们需要帮助他们认识疾病,并安慰与鼓励患者,减轻癌症对患者造成的打击,帮助患者了解目前的治疗手段,认清肝癌并非“不治之症”。

虽然肝癌目前药物治疗仍较有限,但早期通过手术、介入、微波消融、无水酒精等多种方法治疗肿瘤,根治性切除患者 5 年生存率可达 52.3%。

随着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心理上逐渐接受现实。这时更需要家人和朋友的陪伴,需要医护人员在治疗上给予帮助,需要医生的积极鼓励。这样患者才能配合治疗,坦然面对现实,快乐地接受治疗。

肝癌晚期的心理照护

由于就诊的时间窗、肝癌进展速度、经济条件以及个人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晚期患者的心情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产生悲观、绝望心理。

另一方面,肝癌到了后期并发症较多,如腹胀、腹水、肝性脑病、肝癌破裂出血、消化道出血、肿瘤全身转移、疼痛等。长期的折磨势必让患者出现悲观心理,甚至绝望。

作为这类患者的家属,需要耐心安慰劝导,多让患者看看其他肝癌患者成功治愈、病情稳定的事例。

还可以让患者培养更多的爱好,如豢养宠物、植被花草等,转移其注意力,增加他们的抗癌信心。

对于肝癌终末期患者,我们在照顾关心他们身体状态时,也应该留意心理上的护理。满足患者一些小小的心愿,让他们的人生少一点遗憾和愧疚,内心多一份祥和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