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次的体检对每个正常人来说都是一种煎熬,面对一大堆的数字和箭头总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泌尿外科的诊室来询问最多的就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 的相关问题,由于这个血液指标是罗列在与肿瘤相关的标志物中进行检测的,所以患者进入泌尿科诊室都带着焦虑和不安来接受医生的“审判”。医生平时在门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两种患者:
- 一种是患者会感觉自己也许离前列腺癌比较遥远,或者也有可能只有一步之遥而又害怕知道真相,从而选择逃避;
- 另一种是会感觉自己或许已经患上前列腺癌而只等医生“宣判”,选择与癌共舞。
我接触的PSA 升高的患者有很多,以下两位患者不一样的处世态度让人记忆深刻。
病例一:PSA升高后拒绝穿刺活检,4年后发展为前列腺癌骨转移
谭 XX,在退休前一年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发现 PSA 5.6ng/ml,在妻子的再三催促下来医院就诊,我仔细的询问了他平时的排尿情况并进行了常规的直肠指检,发现在其前列腺的左侧叶扪及一较硬的结节,为了不引起患者的恐慌,我婉转的建议他先进行直肠超声的辅助检查以确定是否要进行进一步的穿刺。
如我所料,直肠超声检查提示前列腺左侧外周带确实存在一个低回声结节,针对此结节必须做穿刺活检,但谭先生固执的选择了逃避和听天由命的做法。
四年后,当谭先生再次因腰背区疼痛来到我门诊寻求帮助时,检查发现其 PSA 指标窜至 800 以上,同时骨扫描显示全身多处骨转移,谭先生瞬间感觉如坠入冰窖,悔恨、懊恼情绪交加,怪自己当初选择了逃避。
病例二:定期检查PSA后发现前列腺癌,及时根治后随访8年一切良好,已达治愈
刘 XX,从 50 岁起就开始接受体检,尤其关注自己的肿瘤标志物,在其体检的第五个年头发现 PSA 出现异常,达 4.5ng/ml。尽管他每次都会做腹部超声检查前列腺的大小和回声等情况,但此次血液指标的异常使他接受了我的建议,增加了直肠超声和核磁共振检查。
检查结果明确提示前列腺右侧外周带存在异常信号,两天后刘先生接受了直肠超声引导下的前列腺多点位的穿刺活检,病理报告示前列腺腺癌,Gleson 分级 3+3。
幸运的是刘先生立即进行了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由于发现的及时且手术根治彻底,随访至今八年,患者所有的指标都显示良好,达到了彻底治愈的标准。
看了上述两例前列腺癌的病例介绍,很多患者一定会有许多疑问和误区,譬如:
- 血 PSA 大于正常 4ng/ml 就是患前列腺癌了吗?
- 血 PSA 异常,直肠超声和核磁共振提示前列腺内有肿瘤为什么还有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
- 前列腺穿刺活检没有发现前列腺癌是否就万事大吉了?
这些疑问和误区需要我们专业的泌尿科医生从专业的角度一一解答。
- 首先,PSA 升高且大于正常值时,并不一定是罹患了前列腺恶性肿瘤。常见的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患者也会出现血 PSA 升高,尽管我们称 PSA 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但它并不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抗原,只有当其它的辅助检查都发现存在异常,才需要高度怀疑是否罹患了前列腺癌。
- 其次,尽管所有的化验结果和辅助检查都将怀疑指向前列腺癌,但这些只是根据医生经验和检查结果综合起来考虑的临床诊断,并不是最后的确诊诊断。确诊还需要最终的病理诊断,如何获取病理诊断呢?那就需要对前列腺组织进行穿刺,将穿刺获得的组织送病理科进行病理诊断。因此穿刺活检是前列腺癌诊断的“金标准”,是比临床诊断更高规格的诊断手段和依据。
- 再者,虽然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但穿刺活检也并非 100% 的准确。穿刺时如果肿瘤组织很小,穿刺针没有捕捉到肿瘤组织,最终的病理诊断就会存在误差。有经验的医生会根据穿刺结果进行分析,且不会轻易相信穿刺的结果。如果患者的血 PSA 还在进一步升高,医生会提醒患者再次进行穿刺,以便更大范围的对可疑部位进行精确打击,获取有价值的诊断结果,这就是为什么会存在个别患者反复多次穿刺活检的情况。
- 最后,有许多患者对穿刺活检的方法存在顾虑,担心穿刺后会引起肿瘤细胞的扩散和转移,所以不太愿意接受此种诊断方法。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目前我们临床上选用的穿刺活检针非常细,切割的组织块都是在前列腺腺体里完成的,且切割时间短,损伤极小,完全不用担心肿瘤细胞的种植和扩散。
前列腺癌在欧美国家已经成为男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而在我国也已超过肺癌成为男性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尽管其发病率逐年提高,但在目前的肿瘤领域中已渐渐被看做是一种可以根治或驾驭的“慢性疾病”。
血 PSA 的检查已逐渐成为前列腺癌的筛查指标,一般男性年龄超过 40 岁的都建议进行常规抽血化验,每年一次。如有异常,可以缩短血 PSA 的检测间期,每半年或三个月一次,并尽早介入辅助检查和穿刺手段,以便能及早发现前列腺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