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肺癌手术为什么容易出血?
多条大血管出入胸腔,术中容易损伤
胸腔内较重要的血管主要有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锁骨下动静脉、上下腔静脉、奇静脉、肋间血管等,这些血管比较粗大,是循环系统中心血管,一旦损伤,可能导致大出血。
肺叶切除术需要切断数条肺叶动脉和静脉,它们靠近心脏,血压高、血流速度快,一旦损伤,短时间内可能大量出血。
此外,有些人的血管有解剖变异,肿瘤侵犯挤压、黏连使邻近血管位置发生变动,这都增加了血管损伤的风险。
另一个常见原因是淋巴结的肿大钙化。淋巴结常与血管伴行,淋巴结肿大、钙化,会使它和血管的界限无法分清,甚至侵犯血管。手术中清扫这类淋巴结时,出血风险较高。
癌症患者往往凝血功能异常
恶性肿瘤患者常合并肝肾功能、造血功能异常,从而影响凝血功能。
此外,若中晚期患者术前先接受了新辅助放化疗,出血风险就更高了。这是因为,化疗药物直接影响肝和骨髓功能,影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产生,导致凝血功能下降,血液不能正常凝固,手术创面无法自行止血,胸膜腔内可能“积血”。
肿瘤侵犯血管
肺癌病变范围大、侵犯大血管、纵隔等部位时,容易导致术中出血多,甚至无法切除干净。
胸腔黏连
正常情况下,胸腔内肺与胸壁表面光滑(中间隔着胸膜腔)、无黏连。由于炎症刺激等因素,有些患者可能会发生胸腔黏连,一方面,黏连组织带有很多小血管,另一方面,黏连会使解剖结构不清,医生在分离黏连时可能损伤血管,导致出血。
如何应对?
术中出现出血时,医生常采用缝扎等方法止血。如果在胸腔镜下手术,可能受视野和操作范围的限制,止血困难,为抢救生命,医生随时可能增加切口,或转为开放手术。
肺动脉干的撕裂出血往往无法修补,医生可能会扩大切除范围,转为全肺切除。
术后出血常更为紧急,血压的波动可能会使术中缝扎好的血管重新出血。若术后少量渗血,可以保守治疗;若出血量较多,3 小时内超过 200 毫升,则需要二次手术,医生会探查胸腔内出血情况,并做止血处理。
术前可以降低出血风险吗?
术前,您和家属应告知医生近期服用过哪些药物。如果您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常会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记得一定要告诉医生。术后护理期间,如果您或家属发现胸部引流瓶里短时间内引流液增加,或出现口干、四肢湿冷、脸色苍白等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
共同作者: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郑少鹏医生 夏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