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切除后,怎么“吃”?

胃切除和消化道重建后,导致消化道的解剖关系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生理异常。由于对胃进行了部分切除或全切除,进食量会明显减少,消化功能也会部分或全部丧失,再加上一些因子分泌减少,胃癌患者在胃切除后极易出现营养吸收差、贫血、体重下降以及梗阻、倾倒综合征、餐后低血糖等。针对上述情况,患者需要制定一份长期的饮食计划,学会怎么“吃”。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少食多餐,避免饱食

胃切除术后,胃容量明显减小,食物不易消化,营养素吸收率低。只有增加就餐次数,才能弥补每次食量不足的问题,并减少进食过多造成的梗阻,提高营养吸收率,从而获得足够的营养。通常以每天 5~6 餐为宜。

  • 细嚼慢咽

胃切除术后,胃作为消化器官的部分功能丧失,导致食物研磨不充分。所以,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以减轻残胃加工食物的负担。

  • 定时定量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饮食,使胃肠道有规律地蠕动和休息,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率,有助于使胃肠道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选择食物要恰当

  • 补充高蛋白饮食

食物中蛋白质的供能应占总能量的 15%~20%。建议选择易消化、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的食物,例如鱼、鸡蛋、虾、瘦肉、豆制品等。尤其是鱼类,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与人体相近,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易消化、吸收。

  • 适当控制糖类摄入

糖类供能应占总热量的 50%~60%。即使在胃切除半年后,部分患者仍会在进食甜食后出现心慌、出汗、头昏、恶心、上腹部不舒服、走路易歪倒等症状,即晚期倾倒综合征。为防止上述情况发生,患者要少食甜食,适量进食易消化的咸食,控制进食速度,饮食定量、适量。避免吃过甜食物,食用的糖类应以淀粉类食物为主,如米饭、面食、红薯、玉米、山药等。

  • 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 控制脂肪摄入

脂肪供能不超过总能量的 35%,避免食用畜类脂肪,应选择易消化、吸收的脂肪,如植物油、奶油、蛋黄等。

  • 食用含铁丰富食物

胃切除易导致铁、维生素等吸收不足,出现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可适量吃一些动物肝脏、新鲜蔬菜、肉、鱼、虾、动物血、蛋黄、豆制品(如红小豆)、大枣、桂圆、枸杞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铁的食物。

  • 忌食辛辣刺激、过冷过热食物。

刺激性强的食物易损伤口腔、胃肠道黏膜,导致胃肠道功能失调,引起腹泻,导致营养吸收障碍。

总的来说,胃切除术后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恰当的食物搭配,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同切除范围带来的影响不同,对于全胃切除,饮食习惯的培养要比胃大部切除更加严格,饮食次数更多、每次食量更少,饮食过渡要更加保守,流质、半流质、软食需要的时间会更长甚至终身,食物搭配要更合理,甚至需要选择性补充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制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王鹏亮参与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