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切除后,胃癌无处可长?警惕残胃癌!

胃部分切除后,能够发生胃癌的部位就变少了,是不是就不会再得胃癌了,或者发生胃癌的可能性就很低了?真的是这样吗?

胃切除后,还可能发生残胃癌

有些患者由于胃溃疡相关并发症或其他良性疾病而接受了胃大部切除术,手术后残留的胃组织仍有发生癌变的可能。在医学上,这种因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 5 年以上,在残胃出现的原发癌被称为残胃癌。

据文献报告,残胃癌的发生率约为 1%~5%,胃切除术后与残胃发生癌变的时间间隔长短不一,有的甚至可长达 40 年以上,但多数残胃癌的发生与胃大部切除术之间的间隔时间在 10~20 年左右。

为什么会发生残胃癌?

目前的研究认为,残胃癌的发生可能与胃切除术后残胃黏膜的屏障作用遭到破坏存在一定的联系。胃大部切除导致正常胃黏膜的保护作用被破坏,加之十二指肠液与胆汁的反流对手术吻合口处黏膜长期刺激,以及可能存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久之可诱发癌变。

如何防治残胃癌?

残胃癌的表现并不典型,主要症状包括进食后饱胀感、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呕血、黑便、贫血、体重下降等。出现上述症状时,常被患者误认为是胃切除手术后的胃肠功能紊乱或者溃疡复发,以致忽视病情。

因此,胃切除术后,患者依然不能对异常症状掉以轻心。胃切除术后的残胃患者,特别胃切除后超过 10 年,或者出现消化道症状或类似溃疡症状时,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胃切除后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可咨询医生选择进一步根治幽门螺杆菌,以预防残胃癌的发生。

一旦胃镜下发现异常改变怀疑残胃癌的可能时,医生往往会对残胃进行多点、多部位取材,以明确诊断。残胃癌一经确诊,医生会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治疗原则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其他形式的综合治疗。

总之,胃切除术后的患者依然有发生胃癌的可能,切不可因胃切除而放松对胃癌的警惕。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残胃癌患者的结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