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自我血糖监测的三个小窍门

自我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的治疗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自我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不仅可以及时发现低血糖和高血糖,而且也可以为糖尿病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有用的信息。

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方法并不合理。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做好自我血糖监测呢?下面是自我血糖监测的三个小窍门。

1. 自我血糖监测时间点的选择

自我血糖监测时间点包括三餐前血糖、三餐后 2 小时血糖、睡前血糖、夜间 3 点血糖以及其他点的血糖监测(例如发生低血糖时的即刻血糖监测)。

一般来说,血糖比较高的患者首先要关注餐前血糖的监测;另外,容易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如老年人最好监测三餐前血糖以排除低血糖的可能;对于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是糖化血红蛋白没有达标(一般小于 7.0% 为达标)的患者就要进行餐后 2 小时血糖的自我监测;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一定要监测睡前血糖,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一个早餐前血糖很高的患者,一定要排除夜间低血糖的可能性,因为低血糖后会引起反应性高血糖,这时候就要监测夜间 3 点钟的血糖。

2. 自我血糖监测频率的选择

对于血糖控制不佳或者病情较重的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天监测 4~7 次,必要时可以增加次数,直到血糖得到控制;对于血糖控制达标的患者可以每周监测 1~2 天;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血糖监测频率应该适当增加,开始可以每天监测 5 次甚至 8 次以利于血糖的控制,血糖达到治疗目标后可以减少次数,每天 2~4 次;而对于口服降糖药或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每周监测 2~3 天即可。

3. 自我血糖监测的灵活应用

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自我血糖监测的时间及频率。例如,平常工作很忙的糖尿病患者每天监测多次血糖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这样的患者可以监测早餐前血糖,在休息日可以监测四次血糖(包括早餐前血糖以及三餐后 2 小时血糖),这样对其一天的血糖水平也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结合糖化血红蛋白的定期监测,基本就可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