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防

  胃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由于早期胃癌(EGC)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普查的依从性差且费用高昂,随着疾病的发展影响胃功能后才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胃痛、餐后饱胀、嗳气、黑便等),且较难和慢性胃疾病相鉴别,所以EGC较少获得诊断,绝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已是中晚期,其中约50%的病人难以行根治性切除。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治愈率的关键。

  怎样获得胃癌早期诊断?

  为了获得胃癌的早期诊断,应特别留意以下症状:

  中年以上,既往无胃病史,短期内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适、食欲减退、上腹隐痛、消瘦等;

  原有胃病史,近期内症状加重,特别是当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者;

  原因不明的黑便、呕咖啡样物或贫血者;

  已确诊为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者;

  因胃良性病变已行胃切除术多年,近期重新出现胃部症状者。

  当出现上述非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时,应及时看肿瘤外科或胃肠外科门诊,并行如下检查:

  胃液隐血试验;

  胃镜+病理检查;

  超声内镜:能较清楚的显示胃壁的五个层次,较准确的鉴别早期胃癌(EGC)和进展期胃癌(AGC)。EGC表现为黏膜局部中断,表面欠平整,有较小的隆起或凹陷,黏膜下结构尚能显示。AGC一般可见较大肿瘤,胃壁受侵范围较深或较广,层次结构破坏、紊乱或消失。超声内镜对于初步判定胃癌浸润深度、术前临床分期和选择手术方式有一定的价值。

  如何有效预防胃癌?

  鉴于胃癌的病因复杂,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为了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应开展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指设法控制和避免已知的可疑致癌因素,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少吃刺激性饮食及腌熏制品,节制烟酒,防止暴饮暴食,清淡低盐饮食;

  经常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特别应多吃大蒜、洋葱、菌菇类、番茄、花椰菜等);

  多食牛奶及奶制品,增加食物中新鲜鱼、肉等蛋白质的含量;

  根除胃内HP感染,长期患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应定期行胃镜检查;

  保持良好心态,劳逸结合,适量运动。

  2、二级预防:即在自然人群中发现易感个体,并予定期随访检查,以期达到“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普查是发现早期胃癌(EGC)的一条重要途径。凡有上述早期胃癌的症状者,均应列为普查对象,定期行上述相应检查。

  3、三级预防:即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加强综合治疗,提高生存率,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