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治疗怎么办

  治疗

  (一)手术治疗分根治性和姑息性两种。

  1、根治性手术。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还有残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复发转移几率非常高。手术方式根据癌肿在直肠的位置而定。直肠壁内有粘膜下淋巴丛和肌间淋巴丛两个系统,癌细胞在肠壁内淋巴系统的转移不多见。一旦癌细胞穿透肠壁,就向肠壁外淋巴系统扩散。一般首先累及癌肿同一水平或稍高处的肠旁淋巴结,然后向上逐渐累及与痔上动脉伴行的中间淋巴结群,终至肠系膜下动脉旁淋巴结群。上述向上方的淋巴转移是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如癌肿位于直肠下段,癌细胞也可以横向沿肛提肌和盆壁筋膜面的淋巴管侵及闭孔淋巴结,或沿痔中动脉流至髂内淋巴结。有时癌细胞也可以向下穿过肛提肌,沿痔下动脉引流至坐骨直肠窝内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由于直肠上段癌的淋巴转移方向几乎均向上,手术切除癌肿邻近和在此平面以上的淋巴组织,即可达到根治目的,手术有保留肛括约肌的可能。直肠下段癌的淋巴转移虽主要也是向上,但同时尚有横向转移至髂内淋巴结和闭孔淋巴结的可能,根治性手术需包括直肠肛管周围组织和肛提肌,故无法保留肛括约肌。

  (1)经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手术):适用于距肛缘不足7cm的直肠下段癌,切除范围包括乙状结肠及其系膜、直肠、肛管、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组织和肛门周围皮肤、血管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或结肠左动脉分出处下方结扎切断,清扫相应的动脉旁淋巴结。腹部作永久性结肠造口(人工肛门),会阴部伤口一期缝合或用纱布填塞。此手术切除彻底,治愈率高

  (2)经腹低位切除和腹膜外一期吻合术,也称直肠癌前侧切除术(dixon手术),适用距肛缘12cm以上的直肠上段癌,在腹腔内切除乙状结肠和直肠大部,游离腹膜反折部下方的直肠,在腹膜外吻合乙状结肠和直肠切端。此手术的损伤性小,且能保留原有肛门,较为理想。若癌肿体积较大,并已浸润周围组织,则不宜采用。

  (3)保留肛括约肌的直肠癌切除术:适用于距肛缘7~11cm的早期直肠癌。如癌肿较大,分化程度差,或向上的主要淋巴管已被癌细胞梗塞而有横向淋巴管转移时,这一手术方式切除不彻底,仍以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为好。现用的保留肛括约肌直肠癌切除术有借吻合器进行吻合,经腹低位切除-经肛门外翻吻合,经腹游离-经肛门拖出切除吻合,以及经腹经骶切除等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2、姑息性手术。如癌肿局部浸润严重或转移广泛而无法根治时,为了解除梗阻和减少病人痛苦,可行姑息性切除,将有癌肿的肠段作有限的切除,缝闭直肠远切端,并取乙状结肠作造口(hartmann手术)。如不可能,则仅作乙状结肠造口术,尤在已伴有肠梗阻的患者。

  (二)化学治疗

  直肠癌约半数患者在术后出现转移和复发,除部分早期患者外,晚期和手术切除后的患者均需接受化疗。化疗在直肠癌综合治疗中是除外科治疗后又一重要治疗措施。化疗会抑制骨髓造血系统,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这样才可以弥补化疗的不足,降低化疗对造血系统的伤害

  (三)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地位已日益受到重视,有与手术、中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和单纯放射治疗两种。

  1、手术、中药与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①术前放疗可控制原发病灶,控制淋巴结转移,提高切除率和减少局部复发,适用于Ⅲ期(dukesc级)直肠癌。采用盆腔前、后二野对穿照射,放射剂量可达40~45gy(4000~4500rad),放疗后3周手术;

  ②术后放疗适用于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癌肿已明显浸润至肠壁外,盆腔内残留无法切除的病灶。一般在术后1~2月待会阴伤口已痊愈后开始,采用盆腔前、后二野照射,有时也加用会阴野照射,放射剂量可达45~50gy(4500~5000rad)。

  (四)中药治疗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中晚期病人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化疗只能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临床常常可以见到,患者死因不是因为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于不科学、不恰当的杀伤性治疗所致。如肝癌多次介入后出现腹水、黄疸等肝功衰竭而致死;肺癌胸水化疗后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胃癌、肠癌化疗后恶心、呕吐,患者更加衰竭而死亡;白血球下降,患者感染而死亡等。中医中药治癌可减轻病人的症状和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常用直肠癌手术方式有哪些?

  常用的直肠癌手术方式可以分为保留肛门和不保留肛门手术两大类。首先介绍一下临床上常用的保留肛门手术方式。这类手术方式比较多,是希望在直肠肿瘤切除后作结、直肠的吻合,特别对于低位直肠癌这显得尤为重要。

  (1)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术)切除范围:该手术需要切除足够长的乙状结肠和直肠,并清扫相应的系膜及周围组织及相应的淋巴结。切除后行结、直肠端端吻合。若吻合平面较低时可借助吻合器进行。该手术可保留肛门,若切除彻底时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2)腹会阴联合切除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Bacon术)与Miles术不同之处是会阴部在齿状线处切断直肠,保留了肛门括约肌及周围组织,将切除肿瘤后的结肠断端由会阴拖出缝合于皮肤切缘上,该手术保留了括约肌,但排便反射差,且会阴部切除不彻底,故适用于中段直肠癌。如腹膜外套叠式吻合术,肛门外翻出吻合术,以及经腹游离骶前吻合术等。近年由于吻合器的应用,低位结、直肠吻合已较方便,除某些特殊情况,上述手术已少采用;

  (3)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Miles术):该手术的切除范围包括部分乙状结肠、全部直肠、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提肛肌,坐骨直肠窝组织,肛门周围直径5cm的皮肤及肛管,、括约肌。切除后结肠断端在腹部作永久性人工肛门,会阴伤口缝闭。手术时经腹游离,腹会阴部同时手术。该手术的优点是切除彻底,缺点的创面大,永久性人工肛门给生活带来不便。所以近年来有人设计了股薄肌代替括约肌,结肠肌管代替内括约肌,结肠套叠,骶前结肠成角等手术方法,试图在去除肛门及括约肌的情况下,将人工肛门设置于会阴切口处,虽有一定效果,但控制排便能力仍有一定差异。

  直肠癌放疗的并发症

  放射治疗的并发症有局部性损伤和全身性损伤。局部损伤有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肠炎、放射性骨炎等;全身损伤有消化系统反应和骨髓抑制。

  1、局部损伤:

  ①放射性皮炎:放射初期可见皮肤发红,发痒,类似日晒性皮炎改变;放射中期皮肤色素沉着,变厚粗糙,毛孔粗黑;放射后期在皮肤皱褶、腹股沟区可出现湿性脱皮,局部皮肤浮肿,严重时出现水疱,继而破溃、糜烂,甚至溃疡;

  ②放射性肠炎:在放射中后期,患者可感到腹部不适,进食或饮水后加重,严重时可出现肠梗阻。这是由于肠道在放射线损伤下,出现黏膜充血、水肿所致;

  ③软组织纤维化:在放射后期出现,常表现为局部组织变硬,失去正常组织的弹性;

  2、全身不良反应:

  ①消化道反应:放疗初期患者常出现口干、大便干燥;在放疗中、后期,患者可发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②骨髓抑制:多发生在放疗后期,表现为全身乏力,血液学检查发现白细胞(WBC)总数下降。

  直肠癌放疗的适应症:

  直肠癌细胞对放射线杀伤具有中等敏感度,因此在直肠癌的治疗中,放疗往往作为综合方法之一,与手术、化疗相配合,以期达到根治目的。放疗在直肠癌治疗中适用于:术前放疗、术中放疗、术后放疗、姑息放疗、治疗转移癌等几个方面。

  1、术前治疗:术前放疗可减少术中肿瘤种植,降低术后盆腔小肠粘连的发生率;可使原发肿瘤体积缩小,若肿瘤位置接近齿状线,则可使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手术由原来的不可能变为可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可降低盆腔淋巴结分期,减少肿瘤的局部复发率,并能改善患者的5年生存率,对DukesC期的患者更是如此;

  2、术中放疗:可以减少局部皮肤放射性损伤,减少局部复发。对于某些较晚期的病例,在手术切除肿瘤病灶并进行淋巴结清扫后,在术中实施整个术野的放射治疗,剂量较大,然后缝合皮肤。这样做可以一次性杀灭残存的癌细胞,防止术后复发,延长生存期;

  3、术后放疗:可以减少局部和区域性复发,限制远处转移;

  4、单纯根治性放疗:对某些年迈体弱的早期直肠癌患者,同时又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内脏疾病而不适宜手术者,可以实施根治性放疗;

  5、姑息放疗:对某些已经丧失根治性手术机会的直肠癌患者,仍然可以实施放射治疗,以达到抑制肿瘤发展、控制病情、延长生命的目的;

  6、治疗转移癌:放射治疗是目前为止治疗骨转移疼痛的最好方法。对脑转移也可以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延缓生命的作用。

  2、辨证施治。

  1)湿热蕴结型;白头翁汤加减。

  白头翁30g秦皮15g黄连3g黄柏9g红藤15g败酱草15g苦参15g马齿苋15g白槿花12g藤梨根30g

  2)瘀毒内阻型:膈下逐瘀汤加减。

  桃仁9g红花9g赤芍9g当归9g川芎6g五灵脂9g香附9g元胡15g莪术15g甲珠9g土茯苓30g

  3)脾虚气滞型: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木香6g砂仁3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陈皮6g八月札12g枳壳9g乌药9g绿萼梅9g沉香曲9g

  4)脾肾阳虚型:理中汤加减。

  党参15g炒白术12g炮姜炭3g肉豆蔻9g补骨脂12g五味子6g吴茱萸3g附子6g肉桂3g

  (五)肿瘤局部冷冻、激光和烧灼治疗。晚期直肠癌病人伴有不全肠梗阻征象,可试用肿瘤局部冷冻或烧灼(包括电烙烧灼和化学烧灼)治疗,使肿瘤组织缩小或脱落,暂时缓解梗阻症状。近年来开展激光治疗,应用nd-yag激光,功率65w,分点照射局部肿瘤组织,遇有出血、改用功率40w在出血点四周聚集照射止血,每隔2~3周重复照射,个别病例的肿瘤可见缩小,暂时缓解症状,可作为一种姑息治疗方法。

  (六)转移和复发病人的治疗。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还有残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复发转移几率非常高。

  1、局部复发的治疗。如果局部复发病灶范围局限,且无其他部位的复发、转移时,可予手术探查,争取切除。如复发灶局限于会阴切口中央,两侧尚未延及坐骨结节者,有广泛切除的可能。如会阴部结节或肿块系盆腔复发灶伸向会阴部的下极,不宜手术,因无法完全切除病灶,反而切开肿瘤组织,遗留久不愈合的创口。

  盆腔内复发病灶采用放射治疗,每疗程20gy(2000rd),可暂缓解疼痛症状。

  2、癌转移的治疗。近年来不少研究证实直肠癌转移灶的手术切除效果不是原来想象的那样悲观。若能在切除原发病灶的同时切除肝转移灶,则可提高生存率。凡属单个转移灶,可行肝段或楔形切除。如为多个肝转移灶而不能手术切除者,先用去动脉化措施,即结扎肝动脉,使肝瘤坏死,再通过结扎肝动脉的远端插入导管,从中注入氟尿嘧啶和丝裂霉素;也可采用肝动脉栓塞术,使肿瘤体积明显缩小。但上述治疗禁用于伴有明显黄疸、严重肝功能异常、门静脉梗塞以及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放射治疗可改善部分病人的症状。

  (七)放疗可有效地减少肿瘤的局部复发。

  术前、术后均可行放射治疗。术前放疗,可提高手术疗效,减低病人术后复发率;术后放疗,可杀灭残留微小病灶。同时适用于晚期病人或术后复发者。

  (八)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尚无定论。

  (九)基因治疗(Genetherapy)直肠癌仍较遥远。

  直肠癌常见并发症:

  1、肠梗阻肿瘤增大可致肠腔狭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导致机械性肠梗阻。

  2、肠穿孔临床有典型的急腹症表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X线平片见隔下新月状游离气体等,可作出初步的诊断。

  3、出血急性大出血是大肠癌较少见的并发症。

  直肠癌引起的便秘的特点:

  直肠癌,约占大肠癌发病率的70%~75%。便秘往往是直肠癌的一个早期症状。由于癌组织在直肠形成肿物可引起直肠狭窄,或病变侵犯直肠黏膜,引起排便反射受损,使粪便排出障碍,发生便秘。其特点是:

  (1)便血。便秘常伴有粪便表面带血,多为鲜血,量少。

  (2)直肠刺激症状。有时便秘患者还伴有大便次数多,量少,便意频繁,排便不尽,肛门下坠等直肠刺激症状。

  (3)粪便变形。便秘有时见粪便变细或粪便条一侧有沟,此时要注意直肠内有占位病变的可能。

  (4)全身症状。直肠癌晚期,便秘症状非常突出,便量少,带血,经常在厕所蹲几十分钟也不易排出粪便。且常伴贫血、营养不良、体重减轻、恶液质等全身症状。

  (5)检查。直肠指诊是最便宜且有效的早期发现直肠癌的方法,而直肠镜及乙状结肠镜则能直接在病变部位摘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由于直肠癌的发病率高,应引起便秘患者,特别是老年便秘患者的高度重视,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放疗常见的并发症:

  放射治疗的并发症有局部性损伤和全身性损伤。局部损伤有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肠炎、放射性骨炎等;全身损伤有消化系统反应和骨髓抑制。

  1)局部损伤:

  ①放射性皮炎:放射初期可见皮肤发红,发痒,类似日晒性皮炎改变;放射中期皮肤色素沉着,变厚粗糙,毛孔粗黑;放射后期在皮肤皱褶、腹股沟区可出现湿性脱皮,局部皮肤浮肿,严重时出现水疱,继而破溃、糜烂,甚至溃疡;

  ②放射性肠炎:在放射中后期,患者可感到腹部不适,进食或饮水后加重,严重时可出现肠梗阻。这是由于肠道在放射线损伤下,出现黏膜充血、水肿所致;

  ③软组织纤维化:在放射后期出现,常表现为局部组织变硬,失去正常组织的弹性;

  2)全身不良反应:

  ①消化道反应:放疗初期患者常出现口干、大便干燥;在放疗中、后期,患者可发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②骨髓抑制:多发生在放疗后期,表现为全身乏力,血液学检查发现白细胞(WBC)总数下降。

  放疗后的食谱:

  燕窝无花果炖兔肉用料:

  兔肉150克、干品燕窝10克、无花果80克做法:

  1、将干品燕窝用常温水浸泡6~8个小时,燕窝与浸泡水之比例为1:30~1:50;

  2、将浸泡后发胀的燕窝撕成条状,连同浸泡水一并放入锅内,烹煮至水沸腾转为小火3~5分钟起锅,将燕窝沥干待用,沥出的水勿倒待用;

  3、无花果洗净切片;

  4、兔肉洗净切成小块;

  5、将无花果及兔肉一起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含燕窝沥出后待用的水),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2小时。

  6、放入沥干煮熟之燕窝,调味即可食用。功效:适应于放疗后体质虚弱,气短,口干者。

  燕窝雪耳蜜用料:

  干品燕窝10克、雪耳15克、蜜糖15~24克做法:

  1、将干品燕窝用常温水浸泡6~8个小时,燕窝与浸泡水之比例为1:30~1:50;

  2、将雪耳用常温水浸泡洗净后置入锅中,加入适量水,文火久煮至稍溶;

  3、将浸泡后发胀的龙情燕窝撕成条状,连同浸泡水一并放入锅内,烹煮至水沸腾转为小火3~5分钟起锅;

  4、调入蜜糖15~24克,温服。功效:适用于放疗后出现阴虚血热,口干烦渴者。

  直肠癌食疗的三大原则

  一、强调均衡营养,注重扶正补虚。直肠癌病人“内虚”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因虚而致癌,因癌而致虚,虚中夹实,以虚为本。食疗的目的是保证直肠癌病人有足够的营养补充,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病人的康复,应以扶正补虚为总原则。故《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在扶正补虚的总则指导下,对直肠癌病人的食疗应做到营养化、多样化、均衡化。正如《内经》所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失之偏颇,则有害无益。

  二、熟悉性味归属,强调辨证施食

  直肠癌与其他疾病一样,病人都有阴阳偏胜、寒热虚实之不同。食物也有寒热温凉、辛甘苦酸咸四气五味之别。热证宜寒凉,寒证宜温热;五味入口,各有所归,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苦入心,酸入肝。辛味温散,如生姜、葱白;甘味和缓,如山药、芡实、饴糖;淡味渗利,如冬瓜、薏苡仁;酸味收涩,如乌梅、山楂;咸味软坚,如海藻、昆布、牡蛎等。

  三、选择抗癌食品,力求有针对性

  药食同源,部分食品兼具食疗抗癌作用,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对消化系肿瘤有益的食物有韭菜、莼菜、卷心菜、墨菜、百合、刀豆等。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如大蒜、豆制品、绿茶等,也都是抗癌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