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外科开胸或胸腔镜手术,内镜下切除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也比较短,患者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更高 。
但是,并非所有的食管癌患者都适合做内镜下切除术。
我适合做内镜下切除吗?
食管癌分为鳞癌和腺癌,我国绝大部分患者为鳞癌,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鳞癌患者。
食管鳞癌的分期越早,癌细胞转移到淋巴结的可能性就越小,治疗效果也就越好。内镜下切除术只能消灭原发灶,不能清扫“逃逸”到纵隔淋巴结等部位的转移灶。
就好比一个西瓜,西瓜皮是黏膜层(食管最表浅的那层组织),西瓜子是淋巴结。仅仅是西瓜皮烂掉的话,把它切掉,这个西瓜还是好的。但当西瓜瓤也烂了,西瓜子烂掉的风险就很高了,这时候只切掉西瓜皮是不够的。
所以,内镜下切除术适用于只侵犯到黏膜层(见下图),且排除了淋巴结和其他器官转移的早期癌。
如何判断是不是早期癌、有无淋巴结转移?
胃镜检查、超声胃镜检查和胸部增强 CT 检查等,可以判断食管癌的早晚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对于怀疑食管癌的患者,胃镜可以对上消化道(包括口咽、食管、胃以及十二指肠)进行全面筛查,直观地发现肿瘤病灶。医生还可以在胃镜下取出活组织,对其进行病理检查,来明确是否为食管癌,并进行分期。
如果胃镜检查后,初步怀疑是早期食管癌,则还需进行放大胃镜、超声胃镜(EUS)和胸部增强 CT 等检查,来明确肿瘤侵犯的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
其中,放大胃镜的前端头带有变焦功能,可以对疑似病灶进行放大处理,便于观察细微结构,有助于发现微小病变,判断癌的浸润深度。超声内镜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前端,既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腔内的组织形态,又可进行实时超声扫描,逐层显示食管壁的结构层次,判断癌细胞入侵到哪一层,了解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
普通 CT 平扫能很好地显示食管壁的厚度、肿瘤的浸润范围、累及周围组织的程度、是否发生转移等;而注射水溶性有机碘剂后的增强 CT,使主动脉的影像更明显,能与食管清晰分开,假阳性的概率大大下降,减少“冤假错案”,避免过度治疗。
想了解内镜下切除术的过程,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