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转移了,治疗前为何还要再次做活检?

即使经过有效的早期治疗,仍有 30% 左右的乳腺癌会发生远处转移。既然是转移而来,跟原来的病灶一样处理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重新做活检检查转移病灶的特点?

究其因:转移癌特点较原发灶可能发生变化

过去普遍认为,肿瘤复发或转移的病灶来源于乳腺里的原发肿瘤,所以可以根据原发肿瘤的情况指导复发转移后的治疗。 然而,研究显示,乳腺癌的原发灶与转移灶之间,激素受体(H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表达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与原发灶相比,有 30% 的患者转移灶的 ER 状态发生了变化,39.3% PR  发生了变化。在另一项研究中,肝转移灶的 ER、PR 及 HER-2 表达发生变化的比例分别达 16.0%、29.8%、13.1%,导致 18.8% 的患者治疗策略发生了改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不同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本身就不一致,也就是肿瘤的异质性。另一反面,虽然尚有争议,但有些医学专家们认为抗肿瘤治疗也可能会对乳腺癌组织受体的表达情况带来影响。有研究就发现,单独接受内分泌治疗者中 ER 阳性转为阴性的比例最高,接受内分泌治疗联合化疗、单独接受化疗者 ER 转为阴性的比例次之,没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 ER 转阴性比例最低。

怎么办:重新活检检测转移灶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疗

乳腺癌治疗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分子分型,也就是通过活检检测到的肿瘤的受体表达情况。既然转移灶的分子分型可能会较原发灶发生变化,如果完全依赖于原发灶的分子诊断对转移癌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治疗决策的偏差。 如何避免这种偏差呢?

再次活检很重要!

考虑到转移后分子分型有发生改变的可能性,对于复发或转移后的乳腺癌,医生会再次进行活检,以明确转移灶的 HR 和 HER-2 表达情况。再次活检已经成为乳腺癌复发或转移后的常规检查,对于制订治疗方案十分必要。

兼顾原发、转移灶特点,实施多元治疗

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主要会参考复发或转移病灶的分子分型情况,但也会综合评估原发灶的情况,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治疗手段。也就是说,即使转移灶的 HR 由阳性转为阴性,HER-2 由阳性转为阴性,在后续治疗中,医生也不会完全舍弃内分泌治疗和抗 HER-2 靶向治疗的机会。医生通常会综合判断病情特点,给予个体化的治疗。

小结

总之,乳腺癌的原发灶与转移灶分子分型可能会不一致,医生在发现复发或转移后一般会对复发转移病灶进行再次活检,甚至将其与原发灶的切片同时进行复检,从而为患者制定更合理、更多元化的治疗方案,带来生存获益。(上海第十人民医院 肿瘤内科 袁敏 参与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