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得了胃癌,我该怎么办?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居消化道肿瘤的首位。然而,胃癌的早期症状并不特异,如果怀疑自己可能患有胃癌,应该怎么办?如何准备就诊事宜呢?下面为大家做一介绍。

初步评估是否为胃癌高危

我国胃癌筛查的目标人群被定义为年龄不小于 40 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

  •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 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
  •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 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子女、父母、兄弟姐妹);
  • 存在胃癌其他危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如果判断自己属于上述高危人群,即使没有症状,也建议定期就医接受胃癌筛查。

发现征兆及时就医

由于胃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只有部分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餐后饱胀感等非特异性的症状,因此常被患者忽略。如果属于高危人群,且出现下述这些症状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排除胃癌:

  • 40 岁以上有上消化道症状而无胆道疾病;
  • 出现不明原因的黑便或呕血;
  • 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
  • 不明原因的贫血;
  • 既往存在溃疡病史或长期胃部疼痛不适,近期疼痛规律出现且性质明显改变或进行性加重,不能通过口服药物缓解。

就诊流程及注意事项

根据当地医院的实际情况,患者一般可先在消化内科就诊,预约胃镜检查。如果患者先前已通过胃镜检查明确胃癌的诊断,可直接就诊于胃肠肿瘤外科或者普通外科,寻求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患者应当携带之前做过的所有胃镜、胃肠道钡餐检查、腹部 CT、病理报告或其他检查报告单及影像学资料,以供医生判断及对照。

就诊时,患者需要向医生详细叙述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既往就诊情况,例如疼痛的出现是否有规律、疼痛的性质和程度等。医生在了解病史的同时,还会进行查体,患者要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配合。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胃镜及其他检查单(如抽血化验血常规、肝炎指标、肿瘤标志物,胃增强 CT 等)。

胃镜通常是诊断胃癌的“必需”检查。通过胃镜,医生可以了解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及范围等情况,同时获取可疑的病灶组织标本送病理科检查,进一步确定病变的性质。胃镜检查前须遵循医生建议做好准备。检查报告一般当日即可获取,如果胃镜检查中钳取了病变组织并送病理学检查,需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拿到病理报告。

待胃镜等所有检查完成并取回检查报告后,患者需要进一步咨询医生。如胃癌诊断明确,有手术切除的可能,患者可办理入院手续寻求进一步治疗。

诊断胃癌,医生通常会借助多种检查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切莫心急,听从医生指导接受规范的检查,才是对待疾病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