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就诊过程中,发现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目前很多患者已经很了解介入治疗的方式、效果和内容;其中了解的主要途径在冠状动脉的血管成形术(主要是支架置入术)和肝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但当患者问及本人肺癌和肝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有何区别时,本人告知基本相同。但是为什么肝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为什么比肺癌“知名度”高呢?而作为目前国内和全球最好发的两种恶性肿瘤:肝癌和肺癌,为何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普及面会大相径庭?
解释如下:
1、其实恶性肿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基本相同,主要包括血管化学药物灌注术(直接将化学药物注入肿瘤血管,提高血药浓度并增加抗癌效果)、血管栓塞术(栓塞肿瘤血管使其缺血,直接经过生理解剖学途径进行抗癌并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化学药物栓塞术(结合以上两种功能并增加抗癌药物与肿瘤的作用时间和效果)。
2、肿瘤动脉供血问题:肿瘤组织为满足其快速生长(已经是人体自身各种抑制机制失灵下失控性生长)的一般由富氧的体循环供血,既俗称的动脉,因此肝癌由肝动脉主要供血,而肺癌由支气管动脉。可能患者会问为什么肝癌是肝动脉,而肺癌支气管动脉,为什么不是肺动脉?肺动脉所流的是静脉血,是右心汇集全身静脉血后并向肺组织泵入,通过肺血管床-呼吸系统的氧合交换后维持人体正常氧需。而支气管动脉是肺-支气管的高氧供血供血血管(既营养血管),因此支气管动脉是肺癌主要供血血管。因此经支气管动脉的介入治疗肺癌有着明显的中短期疗效。
3、肺癌的肺动脉供血问题:肺癌的供血在上世纪一直有争论,认为流着静脉血的肺动脉也可以参与供血,并出现了大量的双介入治疗(既以支气管动脉为主的体循环和肺动脉同时进行介入治疗),但是疗效无明显差异。因此大量临床科研工作者对此问题进行大量的研究,目前得出的结论是肺动脉不参与肺癌供血。
4、肺癌的多靶动脉供血和侧支供血问题:肺癌可以是发生在气管(主要由左右主要的6支动脉供血)、支气管(可由1~4支支气管动脉供血)和肺泡(除主要的支气管动脉外还可因部位的不同由其他血管供血);而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且支气管动脉的血管直径和肝动脉相比相差甚远。因此肝脏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相对简单,而肺癌则难度较大。肿瘤血管栓塞术后,肝癌除膈下动脉很少有侧支进行供血;而肺癌可由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食管固有动脉等等血管进行侧支供血。
5、脏器功能维持力和外科手术地位:外科手术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首选是目前公认的。肺的整体脏器功能维持力优于肝脏。肺脏虽然有着重要的氧合交换呼吸功能,但是在保证肺功能的前提下,外科手术是非常安全的(可以一侧肺全肺切除);而肝脏有着重要的解毒功能,而肝癌患者多合并肝硬化,合并肝功能不全,此时外科手术受到严重限制。
6、综合抗肿瘤问题:抗肿瘤的综合治疗包括化学治疗(化疗)、放射治疗(放疗)和其他。目前随着基因治疗的兴起,各种恶性肿瘤的靶向药物治疗非常热门,特别是肺癌,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放疗在肺癌治疗中的有着重要地位,因为肺组织本身过滤有效抗肿瘤放射线很低,而使射线能有效到达受照的肿瘤组织。化学治疗(化疗)仍是非外科手术的肺癌主要治疗手段。为什么非介入治疗(如靶向)在肺癌的治疗中应用这么活跃,而在肝癌为什么仍是介入治疗为主。根据本文2~5点内容可以理解。
因此本人觉得肺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如果遵循以下几点可保证治疗效果:
(1)规范化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药物用量(根据最新的肺癌抗肿瘤化学药物和剂量);
(2)掌握胸部各种血管的选择性、超选择性介入插管技术,保证治疗水平;
(3)重视肺癌多靶血管和栓塞术后侧支供血问题,术中达到治疗的完整性;
(4)积极结合其他治疗方式,如放疗、靶向治疗;放疗对肺癌的优势已说明。在其他治疗无效和经济条件允许时,可以考虑靶向治疗(本人认为基因治疗是将来解决恶性肿瘤的根本途径)。
(5)随着基因治疗的成熟和完善,血管内介入性基因治疗仍是极为重要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