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患者问:听说有一种长效干扰素,一个星期只要打一针,效果很好,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仔细聊聊“长效干扰素”。
用于慢乙肝治疗的干扰素有两大类:一类是普通干扰素,另外一类就是进口的长效干扰素。普通干扰素在上个世纪就有了,当时是慢乙肝治疗的主要用药。自从2005年以后,才出现了一个干扰素的新品种:聚乙二醇干扰素,也被称为长效干扰素。相比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价格高出不少,大约1000元出头一支。这么贵,用的人还不少,它究竟有什么好处?
首先,我们来了解聚乙二醇干扰素为什么叫做“长效”干扰素。普通干扰素的分子量小,容易被机体代谢清除,因此维持疗效的时间比较短,大约为6-7个小时,一个星期打3针,在没有打针的那几天,病毒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聚乙二醇干扰素克服了这个问题,相比普通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上增加了没有生物活性的聚乙二醇大分子,这使得药物的分子量大大增加,在肝脏和血液中停留的时间延长,作用时间也相应延长,因此也被形象的称为长效干扰素。
目前国内有2种长效干扰素:一种叫派罗欣,分子量最大,约为40KD,一次皮下注射后可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1周,因此一般一周注射一次;另一种叫佩乐能,分子量为12KD,一次注射后有效的血药浓度最长可维持5天。
长效干扰素结构上的改变,带来一些独特的特点和优点。相比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能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对病毒复制能发挥稳定的抑制压力,明显提高了治疗效率,例如,有些患者用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而改用长效干扰素又能取得疗效。
相比另外一类抗病毒药――核苷(酸)类似物,长效干扰素也有明显的优点。简单而言,长效干扰素治疗“大三阳”转“小三阳”的几率较高,疗效稳定,停药后应答持久,而且治疗中没有耐药问题。
不过,长效干扰素的治疗费用较高,对于经济宽裕、对疗效追求较高的患者,长效干扰素是较好选择。从疗效方面看,治疗前高酶低毒的患者,有研究预测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大三阳”转“小三阳”的几率更高。例如一项大规模的派罗欣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于ALT 5-10倍检测上限,HBV DNA<7log 拷贝/m的患者,派罗欣治疗48周停药后24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超过60%。
另外,对于不希望长期服药的患者,也可以尝试首先接受长效干扰素治疗;年轻的育龄妇女希望早些治疗好能要孩子,长效干扰素的把握要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