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通过手术是有可能治愈的,其中早期患者可以选择肾脏部分切除,如果不适合部分切除,通常首选“根治性肾脏切除”,它的切除范围包括肾脏、肾周脂肪、肾周筋膜、同侧肾上腺、上段输尿管和邻近的区域淋巴结。
目录
术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在接受根治性肾脏切除之前,通常需要接受下列检查:
- 抽血检查:了解机体一般情况能否耐受手术。
- 心电图、胸片:了解心肺有无病变,排除手术禁忌。
- CT 或 MRI 扫描:了解肾脏肿瘤的位置、大小,制定手术策略。如果在其他医院已经做了清晰的 CT 或 MRI 扫描,就诊时要带上片子,可能不必重复检查。
术前准备:
- 除了少数巨大肿瘤需要肠道准备(“洗肠”)之外,大部分患者术前一晚使用 2 支开塞露塞肛即可;
- 手术前一天正常饮食,但晚上 10 点之后不要进食进水;
- 手术当天早上也不能进食进水,但有高血压的患者一早需要服用降压药(用一小口水服下);
- 第一台手术的患者大概在 7:00 送至手术室(基于复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的临床实践),此后患者何时手术取决于前一台手术的快慢,无法预测具体时间;
- 手术当天,等待手术时不能进食进水,医生会通过输液维持患者所需能量。
手术是如何进行的?要多长时间?
以往,根治性肾切除术要切掉一侧肾脏、肾周脂肪、肾周筋膜、同侧肾上腺、上段输尿管和邻近的区域淋巴结。近 20 年来,切除范围逐渐缩小。如果肿瘤未直接侵犯肾上腺,一般不切除肾上腺;而且只有在淋巴结明显增大的情况下,才考虑区域淋巴结切除。
手术总体时间大概 1~2 个小时。
选择开放性手术,还是腹腔镜/机器人手术?
理论上讲,对比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缩短了内脏暴露时间,操作轻柔,不会强烈挤压肾脏和周围脏器,可减少对内环境的干扰。同时,腹腔镜视野良好,可放大视野,提高操作精确性。手术切口小,肋间神经不容易损伤,术后疼痛轻,能更早下床活动。
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的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同,并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康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腹腔镜/机器人手术。如果技术条件有限、肿瘤过大或者腹腔内粘连严重等,还是以开放手术为佳。
术前需要做肾动脉栓塞吗?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但如果肿瘤巨大(直径 >10cm),先行肾动脉栓塞能使肿瘤明显缩小,肾动脉搏动消失,肿瘤表面静脉萎缩,周围组织水肿,易分离,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更安全简便,切除率也大大提高。
需要同时切除肾上腺吗?
如果肿瘤侵犯了邻近的同侧肾上腺,就需要切除;如果肿瘤局限在肾脏内部,则不需要切除肾上腺。
要做淋巴结清扫吗?
肾癌的淋巴结转移是不可预知的,转移的淋巴结有可能在肾脏周围,也有可能沿着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周围分布,或者累及纵隔和盆腔淋巴结。对于大多数患者,不需要清扫上述所有淋巴结,而只切除那些可疑的淋巴结。对于肾周围的肿大淋巴结,通常在手术中和肿瘤一起切除。
肾脏全切后要做肾移植吗?
通常,只要保留一个功能正常的肾脏,即使另一个肾脏完全切除,也“够用”了,不需要做肾移植。因为每个人有 200 万个肾单位,而正常情况下只要有 50 万个肾单位正常工作,就能维持代谢。
当然,手术后要注意保护剩余肾脏的功能,尽可能避免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有一小部分患者在手术后血肌酐可能会略高于正常值,但通常也并不会影响人体的生理代谢。
手术有哪些风险?如何降低这些风险?
任何手术都有风险,这与医生的操作和患者的体质都有关系。其实,医生会仔细谨慎地操作,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一旦发生,只要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也可有效弥补和恢复。
根治性肾切除术的风险主要有:
-
术中和术后出血,为此,医生在术前会谨慎排除患者有出血倾向和凝血功能障碍,术中会仔细分离和严格止血。
-
急性肾功能不全,这通常发生在对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为此医生会做术前的肾功能评估;
-
淋巴瘘,往往是淋巴结清扫时淋巴管结扎不全或线结脱落引起,发生率很低。
-
其他:周围脏器损伤、切口愈合延迟、感染等。
- 腹腔镜手术的主要风险与开放手术相同,但术前用二氧化碳充盈腹腔时可能引起皮下气肿和高碳酸血症,为此医生会仔细操作,并尽量避免手术时间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