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求范围内,在癌症患者中,肺癌无论发病率、死亡率,均位列第一。为了更好地抗击肺癌,国际肺癌研究学会每年会召开一次世界肺癌大会,邀请全球研究者在会中分享针对肺癌的新药和新疗法。
今年,第20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刚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我们一起看看,今年,肺癌有了哪些更好的新疗法吧!
目录
靶向治疗
1. KRAS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终于有新药了
RAS是一个在众多癌症中广泛存在的致癌基因,包括KRAS、NRAS和HRAS3种类型。超过一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都能检测到KRAS突变,但在此之前,一直没有针对这个突变的靶向药。
本次大会上公布的和一个新药——AMG510,就是专门针对KRAS突变的口服药。在研究中,该药使54%的患者实现部分缓解,46%的患者疾病稳定,疾病控制率达到100%,治疗的不良反应可耐受。
这个结果,对有KRAS突变的患者而言,是个好消息。不过,目前试验中的患者人数较少,还需要更大型的研究来验证药物疗效。
2. 20外显子插入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还是化疗效果好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突变很常见,在临床上,可以使用EGFR-TKI这类靶向药进行治疗。但EGFR突变分很多类型,其中,EGFR 20外显子插入这类突变,靶向药效果并不好,很难治。
在这次的世界肺癌大会上,一项日本研究,入组20外显子插入突变(EGFR Ex20ins、HER2 Ex20ins和EGFR / HER2 Ex20ins)的患者,比较了传统含铂化疗、化疗+靶向(多西他赛±雷莫芦单抗)、靶向药(EGFR-TKI)、免疫治疗(PD-1单抗)4种不同方案的治疗,结果发现,对于这类患者,还是化疗效果最好。
3. EGFR T790M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了新的靶向药
EGFR T790M突变患者,目前临床上主要用第三代的EGFR-TKI奥希替尼治疗。这次大会上,一项中国研究公布了一个新药——HS-10296,也对这类患者有效。
HS-10296是一个高选择性的口服靶向药。在研究中,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患者服药后,客观反映率达到66.1%,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充分说明了这个药对于这些患者是有效的。至于这个药与奥希替尼相比谁更好,目前还不清楚。
4. EGFR-MET扩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也有了新药
对于EGFR突变的患者,在使用EGFR-TKI治疗一段时间后,通常会出现耐药。而MET扩展就是患者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次肺癌大会上,中国的一项研究发现,新药tepotinib+吉非替尼(EGFR-TKI),对于有MET突变的患者有效且安全。
5. 复发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可用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药治疗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虽然其对一线化疗有较高的反应率,但二线化疗后会产生快速复发和耐药。
这次肺癌大会上,一项中国研究证明,在一线化疗耐药后,可使用靶向药阿帕替尼(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治疗。
而另一项研究证实,对于治疗后多次复发的患者,可使用安罗替尼治疗。安罗替尼也是一个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药。
免疫治疗
1. 免疫治疗的长期生存数据公布,5年生存率接近化疗的5倍
近年来,免疫治疗称为肺癌最有效的治疗之一。多个PD-1/ PD-L1单抗获得FDA批准上市,并被指南推荐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本次肺癌大会上,3项研究同时公布了PD-1/ PD-L1单抗治疗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数据。这些数据显示,无论是PD-1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还是PD-L1单抗atezolizumab,为患者带来的长期生存都明显优于化疗。其中,纳武利尤单抗的5年总生存率甚至超过了化疗的5倍。
这些研究结果均提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生存改善优于化疗。
2. 有LKB1m、LKB1 / KRAS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不佳
尽管免疫治疗效果很好,但临床上,有一部分肺癌患者却对免疫治疗无效或是效果不佳。本次大会上,一份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提示,存在LKB1m或KRAS / LKB1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不佳。
这一研究的结果提示,如果在治疗前进行基因检查,对于存在这类突变的患者,使用免疫治疗生存改善有限,可以采用其他更有效的治疗。
3. 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免疫药物有了新组合
这次大会上,一项中国研究公布了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一线治疗新方案——sintilimab +anlotinib。其中,sintilimab是一种新的PD-1单抗,而anlotinib是一个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药。
类似的药物组合方式,即PD-1/PD-L1单抗+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在去年获得了FDA的批准。当时批准的组合方案是atezolizumab+贝伐珠单抗+化疗。
在这项研究中,sintilimab +anlotinib作为一线治疗有效且耐受性良好。不过,研究的样本较小。这一新方案是否对所有肺癌患者的普遍有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另一项研究则尝试了用两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PD-1单抗)+Ipilimumab(CTLA-4单抗)联合治疗晚期肺癌。结果显示,这种组合也是有效且安全的。
4. 对于既往治疗过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了更高效的PD-1单抗
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报告,对于在双药化疗期间或者化疗后,疾病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使用新药Camrelizumab(SHR -1210)治疗。
Camrelizumab是一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属于高效PD-1单抗。在研究中, 对于PD-L1高表达的患者,Camrelizumab治疗后,疗效更好。
5. 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有了更多新选择
去年的肺癌大会上,PD-L1单抗Atezolizumab联合EP双药化疗(依托泊苷+顺铂或卡铂),由于突出的疗效,被推荐作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今年,对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再次公布了另一个有效的组合方案——durvalumab(另一个PD-L1单抗)+EP双药化疗(依托泊苷+顺铂或卡铂)。
在研究中,durvalumab+EP双药化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化疗,且毒性可耐受。将durvalumab+EP双药化疗的效果与去年的Atezolizumab联合方案对比,疗效相似。